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清时期,戏曲在江南地区兴盛。秦淮河畔开设众多观戏的茶楼酒馆,甚至有人刊刻戏曲剧作,“以娱民众”。这些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是
A.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B.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
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D.民主色彩思想的兴起
2022-05-04更新 | 627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认为,京剧是千百年来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相对于其它一些戏曲(如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晚清京剧成为主流戏曲,主要是因为
A.适应了市民的文化需要B.艺术审美的价值更高
C.取代了地方戏曲的地位D.得到各阶层一致认可
3 . 京剧有“国剧”之称,它自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逐渐形成,是中国雅文化渐趋衰落的 时代产物,相对于昆曲代表的特定地域文人士大夫审美,它更接近社会底层和民间趣味,其 剧目充分体现出民间性或草根性。这反映了
A.强烈的现实批判特性B.封建文化正走向衰落
C.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D.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生活在明代中期的王阳明曾评价当时的戏曲:“只取忠臣孝子故事,使愚俗百姓人人易晓,无意中感激他良知起来,却于风化有益。”他意在说明
A.戏曲具有教化民众功能B.统治者借戏曲愚弄百姓
C.纲常伦理受到官方重视D.激发良知需要知行合一
6 .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写道:“(戏剧)可以合君臣之节,可以浃父子之恩,可以增长幼之睦,可以动夫妇之欢,可以发宾友之仪,可以释怨毒之结,可以已愁愦之疾,可以浑庸酃之好。”材料表明中国古代戏剧
A.符合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是维护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
C.具有加强道德教化的作用D.以宣传三纲五常为主要目的
7 . 唐朝宫廷燕乐在隋乐基础上以传统音乐为主体,不但吸收了西凉、龟兹等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还广泛吸收与融合中亚诸国、印度、越南、朝鲜等国的音乐,形成样式和风格丰富多彩的音乐。这说明当时
A.包容开放的思想推动音乐发展B.国家的统一是音乐发展的前提
C.统治者的态度决定音乐的发展D.各级政府重视音乐教育的普及
2020-07-2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京剧
A.是戏曲融合演变的成果B.已成为“百戏之祖”
C.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D.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2020-03-27更新 | 211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成都六校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