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B.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C.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D.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2022-12-19更新 | 310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省大田第一中学高二第一学期联合命题历史试卷
2 . 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与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最终形成京剧。据此可知,京剧
A.贴近生活,面向大众B.角色齐全,文武兼修
C.题材广泛,政府支持D.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2021-02-0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乾隆南巡时,徽商曾在扬州将自己所养的戏班供乾隆欣赏。其时徽班在长江与大运河码头,已有接触其他剧种的机会。乾隆八十大寿,徽班开始进京演出,逐渐形成新剧种。该新剧种体现了
A.官方民间共同的影响B.徽派艺术成为主流文化
C.南方经济发展的产物D.徽商对文艺的重金扶持
4 . 京剧《三结义》取材于《三国演义》,剧中对刘关张三人的历史“探本穷源”,详尽编排了刘备英雄末路惯吃白食、关羽杀贪官救百姓等故事。如此演绎凸显了
A.通俗叙事艺术的主导地位B.民间的社会价值取向
C.戏曲表演形式的融合创新D.士人阶层的审美旨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①喜欢画中国画
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
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
④喜欢听京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19-11-02更新 | 40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0年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2019-01-30更新 | 4561次组卷 | 131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清代有《都门竹枝词》写道:“鼠尾钉头力不坚,竖觕(粗)横细四方肩。逢人便说欧公体,糟蹋欧公太可怜。……但将二两银交去,看戏何须问主人。谱得燕兰韵事传,年年岁岁出新编。……公会筵开白昼间,嗷嘈丝管动欢颜。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閧(哄)传四喜班。”据此判断
①京剧艺术的特点已经形成
②徽戏进京为京剧形成助力奠基
③戏曲已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④该竹枝词折射出“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2018-11-07更新 | 2428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年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2018-06-09更新 | 11923次组卷 | 161卷引用: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9 . 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满足统治阶级宴乐需要
B.适应市民阶层的诉求
C.更好体现社会教化功能
D.社会环境的相对宽松
2017-11-11更新 | 478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年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10 . 进入明代后,随着杂剧艺术的日益衰落,南戏变得愈加繁盛,并形成了昆山、弋阳、余姚、海盐等“四大声腔”,流传于各地,此即明代戏剧传奇的兴起。这种局面的出现,实质上反映出当时
A.中国文化地域性浓厚
B.思想解放风起云涌
C.经济中心的日趋南移
D.市民阶层日益壮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