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戏曲是综合艺术,它在长期演变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北方、西域和南方民族的乐、歌、舞、语言和人物表演手段,形成独特的艺术品格。如元杂剧大量反映北方民族性格、生活等;明清传奇也有大量表现南方民族生活题材的作品等。由此可知,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体现了
A.艺术中心的转移B.地域文化的消逝
C.艺术价值的升华D.民族文化的交融
2 . 中国戏剧脸谱是戏曲人物造型手段的一种,是中国古典戏剧特有的化妆艺术,其目的是通过规范而统一的视觉符号,向观众传递出戏曲人物的性格、年龄和忠、奸、善、恶等直观的信息。由此可见,中国戏剧脸谱
A.折射出主流价值意识B.提升了观剧视觉享受
C.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D.寄寓了一定道德追求
3 . 明代中后期、各种戏曲声腔纷纷出现并不断流变,表演艺术家与制作家大量涌现,剧本创作繁多、演出形式日趋成熟。富商巨贾不仅蓄有家班、家乐,甚至自己也登台演唱,各种戏曲还在百姓和城市平民中广为流传。这说明中国古代戏曲
A.利于丰富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以道德教化为主要功能
C.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D.改变了传统文化的主流
4 . 中国古典戏曲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精忠记》彰显的“精忠报国”之家国情怀,桃花扇》传递的“天下兴亡”之担当意识,以及各类剧目中至今仍蕴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的价值为无数观众所认可。据此可知,我国古典戏曲
A.推动了思想解放B.立足于思想启蒙
C.绽放着艺术魅力D.发挥了教化功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高声地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栾坐。”而无名氏杂剧《蓝采和》中的演员自述,“学这几分薄艺,胜似千顷良田”。这些现象反映出
A.杂剧演出带有商业性质B.杂居演出的场景丰富多彩
C.杂居演出现场服务周到D.市民把良田卖掉学演杂居
6 . 京剧有“国剧”之称,它自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逐渐形成,是中国雅文化渐趋衰落的 时代产物,相对于昆曲代表的特定地域文人士大夫审美,它更接近社会底层和民间趣味,其 剧目充分体现出民间性或草根性。这反映了
A.强烈的现实批判特性B.封建文化正走向衰落
C.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D.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7 . 秦腔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传统戏剧,又称“梆子腔”,起源于先秦时期,繁盛于清乾隆时期。秦腔成形后,开始在全国传播,西路流入四川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成为晋剧,在河南成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这体现出
A.专制统治推动了文化发展B.北方民众文化品位更高雅
C.艺术传播与地域特色结合D.秦腔标志着古代戏剧成熟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朝梁陈之际,世家大族愈来愈腐朽,以描写女性美和宫廷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宫体诗盛行。初唐时期,为取悦帝王而创作的诗歌用字讲求华丽优美,产生了“上官体”诗歌,成为官体诗的典型代表。盛唐时期,田园诗派以山水田园为主要描写题材;边塞诗人以边塞生活为内容,抒写个人对边塞生活的感受与体悟;浪漫诗派用浪漫主义的审美观,抒写高远旷渺的情怀。晚唐时期,藩镇割据成为唐王朝的离心力量,终日威胁着国家的统一,与此同时,奋起反抗的起义军使统治者的统治雪上加霜。这一时期,诗歌大多从诗人的视角围绕着晚唐的社会百态展开。

——摘编自段曹林《唐诗修辞论》

材料二   昆曲剧本的结构形式有一套常用的惯例:在一般情况下,第一出是,副末开场家门大意”),由副末(昆曲行当之一)用一两首词概述全剧大意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二出由男主角“生”出场;第三出由女主角“旦”出场,通过“生旦家门”介绍主要人物;然后是展开关目,一般开始是庆寿、游春等平和场面,后因赴考、动乱、间阻等造成离别,最后是报捷、团圆。这就是所谓的悲欢离合。

——摘编自吴新雷《昆曲艺术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诗的阶段特征,并分析上述特征形成的政治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昆曲剧本结构形式的特点,并指出昆曲的文化价值。
2021-02-2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乾隆以后,清廷为了控制戏曲演出活动,在宫廷中任用大学士等高官,专门撰写历史大戏,而这些人的作品成为“传奇”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度影响了民间戏曲的创作。这表明
A.政治导向影响艺术的发展B.士大夫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皇帝好恶决定艺术的发展D.文化专制利于戏曲艺术的发展
10 . 下表所示为清初戏曲主要声腔分布情况。材料可用来说明清初戏曲
声腔类别梆子腔高腔皮黄
分布地域(今)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西、四川、湖南、浙江、福建湖北、安徽、广东、广西、云南

A.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B.各剧种交流十分频繁
C.在发展中得到了完善D.迎合了当地生产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