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2)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2021-02-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顾炎武在《日知录·文须有益于天下》中写道:“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这一主张
A.强调了分权众治的主张B.借鉴了西方的启蒙思想
C.倡导了经世致用的实学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内圣外王”一词,最早是由道家提出来的,但是儒家却将它进一步阐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内圣”是指个人通过提高自身的心性修养而达到的一种高尚境界或者说是理想的境界;“外王”是指个人把这种高尚的心性修养推广到自身以外的社会领域,用这种高尚的心性修养来治国安民。儒家在其历史嬗变过程中……“内圣”和“外王”在不同的时期,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的。……通过内圣外王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自强不息、积极有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

——摘编自张立阳《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宋明理学与明清儒学是怎样体现“内圣外王”的。
4 .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顾炎武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旨是“循天下之公”,认为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由此可知,他们在政治上共同的主张是
A.主权在民B.反对君主专制C.君民平等D.实行君主立宪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纵观顾炎武论著,其“天下观”被称为当今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精神源头,阐述了天下一家的主张,并重新解释了华夷之辨。这一思想(       
A.是其抗清活动的缘由B.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C.批判传统国家制度D.彻底改变了理学思想
2021-01-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守仁、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守仁、顾炎武
2021-01-23更新 | 127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苏省睢宁县菁华高中高二9月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认为封邦建国造成了西汉“七国之乱”,而顾炎武在《郡县论》中却说“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这表明顾炎武主张
A.实行郡国并行B.肯定郡县制
C.实行地方自治D.反对君主专制
2021-01-0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东林党人顾宪成在无锡重修东林书院,撰写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在此聚众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B.反对空谈提倡经世致用影响广泛
C.王阳明心学空谈玄说进一步传播D.政府重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10 . 黄宗羲曾说:“臣不是君之臣,不能私其一人一姓,出仕乃为天下,非为君;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同时期的顾炎武也说道:“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上述观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思想受士人阶层推崇B.理学的内涵得到了延伸
C.君主专制的弊端愈益显现D.封建价值取向发生巨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