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明清时期,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这反映了
A.农业的商品化现象B.闭关自守政策被打破
C.重衣抑商政策开始松动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如图是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出土的明代铜钱,此文物可以用来说明明朝
A.海外贸易比较频繁B.海禁政策名存实亡
C.对外移民规模较大D.多种货币同时流通
2021-06-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工商业发展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秦代市的管理相当严格,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金钱当面投入容器中
B古代市楼起源于西汉长安,最初是管理市场的官署,后演变成聚民交易的场所
C唐代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也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D明清时期丝织业领域私营作坊兴起,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明代前期,政府在服饰上有一系列严格的繁杂细致规定:例如力主汉服和严禁胡服等。到明代中后期,民众服饰呈现出千姿百态风格并有了一定的穿着自主意识。这一变化表明
A.社会发展冲击传统礼制B.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C.程朱理学失去独尊地位D.外来文化影响了审美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朝中期,江南农村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
A.政府摒弃抑商政策B.社会重利风气兴起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2020-04-2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良贱通婚者的处罚规定十分严厉,然而至明代中晚期,朝廷的训令已成一纸空文,婚姻不问门第只论钱财的现象日益普遍。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发展改变社会习俗B.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弱化
C.传统伦理道德彻底瓦解D.重农抑商政策难以为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明朝前期“江浙犹尚朴素,子弟得乡举始著绸缎衣服”,而明朝中叶以后,“不论富贵贫贱,在乡在城,男子俱是轻裘,女子俱是锦绣,货愈贵而服饰者愈多”。材料反映出当时
A.丝织技术获得明显进步B.商品经济冲击社会习俗
C.市民兴起瓦解等级秩序D.江浙成为经济发达地区
8 . 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往往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杭州的丝织品“转而之燕之齐之秦晋,之楚、蜀、滇、黔、闽、粤,衣被几遍天下”。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明清时期国家统一稳定
B.商品贸易突破地区限制
C.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
D.政府彻底放弃抑商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抑商政策的松动B.专制制度的衰落C.西方文明的影响D.商品经济的发展
2019-01-30更新 | 915次组卷 | 5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