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顾炎武认为“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他重申宋人的见解,认为“理具于吾心,而验于事物”,要破除今之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必须重新回归经学。据此可知顾炎武
A.主旨在于否定君主专制B.努力倡导经世致用之学
C.批判理学杂揉佛道思想D.具有近代启蒙思想意识
2020-11-17更新 | 398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智学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明清之际一位思想家认为,维护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而保卫整个民族国家,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这个思想可以概括为(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D.“存天理,灭人欲”
3 . 清朝统治者赞赏顾炎武“考据精详”,称其为脱离现实政治的考据学派的宗师;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炎武对于晚明学风首施猛烈之攻击……大声疾呼以促思潮之转变”。材料表明
A.梁启超主张通过复古来革新B.经世致用思想得到普遍认可
C.立场不同影响对人物的评价D.考据学兴起促进了思潮转变
2020-09-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极力驳斥“有公而无私”,指出“人道就是对人私利与欲望的满足,道德就存在于人们的物质利益之中”。这一主张
A.彻底否定了宋明理学B.旨在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C.适应了工商业的发展D.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
5 . 明末清初,有学者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据材料可知
A.学者提倡经世致用之学B.学者提倡君主应以文学救世
C.学者主张“心性空谈”D.学者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从明代中叶到清代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出现一股“崇实”、“务实”的思潮。思想家们反对和批判宋明理学的空疏教条学风,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一现象
A.反映宽松的学术氛围B.反映经世致用思潮
C.推动科学技术的突破D.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2020-03-0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黄宗羲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炎武也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这说明他们都
A.提倡公平法治B.强调社会责任C.批判君主专制D.反对程朱理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顾炎武的《日知录》写道:“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下面思想与此相吻合的是
A.“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B.“天下唯器而已矣, 无其器则无其道”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D.“人人皆可以为圣”
2020-02-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顾炎武认为:“欲使民兴孝兴弟,莫急于生财。以好仁之君,用不聚敛之臣,则财足而教化行。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矣。”这说明顾炎武强调
A.君主要以仁德之心来治理天下B.对财富的渴望败坏公序良俗
C.民间教化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D.儒家道德标准高于财富积累
2019-12-19更新 | 960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顾炎武在坚持孟子“性无不善”论的同时,强调“性发现乎情”,“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在这里,顾炎武
A.受西方启蒙思想启发B.倡导经世致用的必要性
C.驳斥理学家的虚伪性D.肯定个体私欲的合理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