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顾炎武认为,唯有合理地配置天子与公卿大夫、百里之宰之间的各种权力,充分发挥朝臣和各级政权的作用,才会有利于富国裕民,才能真正地把天下大权归于天子,从而使天子的地位更加尊崇。该思想
A.动摇了儒学在文化上的统治地位B.强调了尊重君权前提下的“分治”
C.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D.发展了传统“民贵君轻”思想
2019-12-03更新 | 217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言:“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这反映出顾炎武
A.倡导工商皆本
B.萌发民本思想
C.提倡轻徭薄赋
D.批判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顾炎武在《日知录·周室班爵禄》中写道:“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故班禄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这一主张
A.继承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
B.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强调了爵禄制度的合理性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2019-09-03更新 | 12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7届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2019-01-30更新 | 2551次组卷 | 75卷引用:湖北省宜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018-01-28更新 | 158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枣阳市一中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经世致用”是中国儒学的优良传统之一,而爱国“经世”又是明清实学思潮处于高潮时期的主要特征。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以天下为己任,反对封建专制的腐败统治,竭力主张进行改革,反对和批判宋明理学的空疏教条学风,要求学用一致、经世济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经世致用思潮已成为社会主流B.经世致用思潮否定了儒学思想
C.对理学批判符合统治者的需要D.爱国“经世”思想得到继承发扬
2017-10-15更新 | 730次组卷 | 19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宜昌县域高中协同发展共同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以史为鉴,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有强烈的社会责仟感。”下列概念与此说法相匹配的是
A.知行合一
B.经世致用
C.格物致知
D.与时俱进
9 . 明末清初,王夫之主张“有其力者治其地”,黄宗羲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顾炎武力主“均田”,这些主张(       
A.具有浓厚的复古色彩B.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C.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D.表达对个体小农的关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B.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思想的进步性
C.批判了陆王心学的空谈流弊
D.一定程度上是对孔孟儒学的回归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