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顾炎武看来,朱熹的学说、乃至整个宋明理学是汉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文化命脉的传承看,因此无论如何是应该给予历史的肯定的。据此判断,顾炎武
A.学术思想充满矛盾B.反对异族统治
C.推崇程朱理学思想D.强调经世致用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古人制币,以权百货之轻重。钱者,币之一也。将以导利而布之上下,非以为人主之私藏也。……自古以来,有民穷财尽,而人主独拥多藏于上者乎?此无他,不知钱币之本为上下通共之财,而以为一家之物也。”这表明顾炎武
A.宣扬君民平等B.主张扩大货币发行
C.提倡利国富民D.反对进行商品贸易
2021-04-20更新 | 34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广东卷)
4 . 明末清初,多数思想家对皇帝仍称“君主”或“天子”,唯有顾炎武不仅考证君主称谓的来源,还将君主改称为“人主”,认为“人主之所患,莫大乎唯言而莫予违”。由此可知,他的思想
A.促进了君主立宪政体建立B.淡化了君权神授的传统观念
C.反映了对君主制度的否定D.强调了广大民众的决策权力
2021-01-21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铁路中学2021届高三11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材料表明
A.统治者应减少独治实行众治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
C.宗法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D.统治者应实行仁政
2020-12-2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子洲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道∶"古之人君未尝讳言财也。……民得其利则财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利源塞,而必损于民。"这一观点阐述的是
A.农商皆本的合理性B.广纳财源的强制性
C.让利于民的重要性D.政府干预的促进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但我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郭英德在(《明清文学史讲演录》)指出:“作为‘人师’的顾炎武,在道德理想和文化实践两方面,都为后代读书人树立了不朽的人格典型”。这突出地表现在,顾炎武倡导
A.所有人都要遵守“三纲五常”B.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C.“经世致用,明道救世”的朴实学风D.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莫先于读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顾炎武的“众治”思想主张从源头着手,分化君权,加强郡县的地方治理权力,“因地制宜”地有效处理社会问题。这表明“众治”思想
A.蕴含了“经世致用”的理念B.传承心学“致公良知”思想
C.强调人民大众的国家治理权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邦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反映崇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天主教会对人思想的禁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资产阶级强烈渴望摆脱蒙昧性质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理性的光辉指导自己的认识和行动。欧洲的两次思想运动,无论是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还是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都强调人的理性解放。在他们的哲学中,人的问题被一以贯之受到关注,他们站在人的角度来审视整个世界,用人的眼光代替神的眼光,逐渐意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使人从“敬上帝”的迷梦中觉醒。

——摘编自孙兴《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三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文精神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
10 . 下表是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据如表分析,他们都
思想家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年)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1613—1682年)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王夫之(1619—1692年)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主张
A.倡导“经世致用”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C.主张“工商皆本D.宣传西方民权思想
2021-03-06更新 | 473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高考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