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2 . 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使我国传统文化重焕生机,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以下哪些著作能体现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A.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B.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C.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D.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
3 . 梁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后之学“新”。其中,开乾嘉学术从“精”处着眼之先河的是
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夫之D.李贽
2022-03-1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明清思想家的一些主张。对表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仲尼虽圣,效之则为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焚书》
天下之治乱,不在—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顾炎武《日知录》
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王夫之《读通鉴论》

A.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B.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D.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儒学确立了独尊地位,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儒学自身也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唐朝统治者整体而言,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唐中期的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学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材料三   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从政治需要出发,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义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缓和矛盾……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随之减弱。理学家提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学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他们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并结合所学指出孔子提出这一主张的实质。
(2)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从汉至唐推动儒学地位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4)依据材料四,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2021-11-24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清之际,封建专制受到强烈的抨击,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提出“众治”,王夫之主张“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上述现象的出现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B.说明了儒家思想地位有所动摇
C.反映了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D.体现了君主专制日趋减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顾炎武看来,朱熹的学说、乃至整个宋明理学是汉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文化命脉的传承看,因此无论如何是应该给予历史的肯定的。据此判断,顾炎武
A.学术思想充满矛盾B.反对异族统治
C.推崇程朱理学思想D.强调经世致用
10 . “道”在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含义是根本途经。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对道有自己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以为:“夫仁、义、礼、知、信五常之道,王孝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摘编自《汉书》

材料二   朱熹以为:“阴阳非遗也,一阴又一阳,循环不已,乃道也。只说一阴一阳,便见得阴阳往来循环不已之意,此理即道也。一阴一阳之谓道,太极也。

在朱熹看来“太极”、“理”和“道”是相同、相近、相似的范畴。

——摘编自《中国思想通史》

材料三   顾炎武以为:“余所谓圣人之道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

自一身以至于夫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准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

——摘编自《亭林文集》


(1)依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思想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目的。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说明朱熹心中的“道”的含义。据此说明理学在儒家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
(3)材料三顾炎武的“圣人之道”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其思想意义。
2021-07-2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AB卷-人教必修3-第一单元(A卷基础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