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雍乾三朝除了宣扬武功的方略外,还编写字典、韵书、类书及经书的集解,动员了不少当世的学者,从而引导了学术界的方向,形成了一个学术群体——乾嘉学派,顾炎武、戴震、段玉裁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对传统文化原典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考订和诠释,在经史子集等方面,都有不少突破性的成果和总结性的成就。乾嘉学派的许多学者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注重具体分析的方法,讲求言必有据、无证不信的态度,为由传统学术研究向近代学术研究转化提供了沟通的桥梁。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一书,形式上是对《孟子》中的主要名词进行诠释,实际上则是对宋明理学作了深层次的检讨和批判,甚至于考据出了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的道理。但不可否认的是,乾嘉学派内部党同伐异、壁垒森严的门户之见及脱离实际的倾向,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二 《易经)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说法。变通久的思想代代相传,每当社会环境激变之时,它便结合时代的需要突显出来。近代较早提出变局思想的是黄遵宪、丁日昌、郭嵩焘、李鸿章等人,有学者统计,1861——1900年间,意识到并深深优虑于变局的人不少于37位,虽则37人成不了思想主流,但这毕竟是一股不可小视的思想启蒙力量。主张变局论的士大夫纷纷认识到中国正处于深刻的内外危机和前所未有的时局变化之中,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倡导在改革中寻求出路。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嘉学派出现的历史原因,并概括其学术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思想界产生变化的社会条件与主要影响。
2020-12-1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人才标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比如《儒林传》《文苑传》或《艺术传》《文学传》《道学传》等篇章,而且比重越来越大。初步统计结果表明。从《汉书》到《宋史》,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粗略统计,《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而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蔡伦乃是作为宦官而被列入《宦者列传》。

——《中国古代人才观是如何演变的?》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人才观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能诵数十篇而小变其文,即可以取功名,而钝者至白首而不得遇。老成之士,既以有用之岁月,消磨于场屋之中;而……得之者,又易视天下国家之事,以为人生之所以为功名者,惟此而已。故败坏天下之人才,而至于士不成士,官不成官,兵不成兵,将不成将。

——顾炎武《日知录》


(2)材料二中,顺炎武认为当时禁锢人才的因素是什么?材料体现了作者什么进步思想?
2019-10-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