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他还认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由此可见,王夫之(       
A.已触及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B.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
C.首次详尽明确阐述公私关系D.冲击并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王夫之在其剧作《龙舟会》中塑造了谢小娥以弱女之身为父亲和夫婿报仇的情节。剧中谢小娥鲜明的丈夫之气,远远胜过一众懦弱无能苟且偷安的男性官员;当钱刺史说要表奏当今,表扬谢小娥的孝烈,为谢小娥讨旌表时,谢小娥直接拒绝。这一形象塑造意在
A.打破封建等级秩序B.促进平等观念形成
C.批判封建的伦理观D.提高妇女社会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王夫之在谈到天理与人欲时有如下陈述:“理自性开,欲以形开,其或冀夫欲尽而理乃孤行。”该思想意在
A.强调理欲皆性B.主张理欲对立C.否定功利主义D.批判君主专制
2021-09-2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王夫之说“一人之身,居要者心也。而心之神明,散寄于五藏,待感于五官。肝、脾、肺、肾,魂魄志思之藏也,一藏失理而心之灵已损矣。无目而心不辨色,无耳而心不知声,无手足而心无能指使,一官失用而心之灵已废矣,”这反映出王夫之
A.反对理学家的“空谈心性”B.具有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观
C.具有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观D.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地继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B.加强政府调控平抑粮食价格
C.征收工商税减轻农民负担D.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2021-02-20更新 | 528次组卷 | 60卷引用:河北省平泉市平泉七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历史练习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早年曾参加抗清斗争,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末,革命者将王夫之作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扬,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一现象说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A.源于人物自身的多面性B.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
C.受现实政治需要的影响D.无法做到真正的公正客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心学和理学的交锋B.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C.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D.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2020-11-01更新 | 205次组卷 | 47卷引用: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这反映出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B.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
C.儒学世俗化的完成D.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2020-10-23更新 | 139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联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清末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这表明
A.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B.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C.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D.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2020-10-15更新 | 103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8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B.“天下为主,君为客”
C.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20-10-14更新 | 302次组卷 | 28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