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B.“天下为主,君为客”
C.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20-10-14更新 | 302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4届湖南省长沙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2 . 王夫之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下列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君与臣,共曵木之人也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3 . 王夫之在评论北魏孝文帝时说:有王者起,斟酌腹里边方、山泽肥瘠、民人众寡、风俗淳顽,因其故俗之便,使民自陈之,公卿、有司不能搬用“周礼之制”,不可以一切之法治之也。王夫之认为治理国家应当
A.以德治国,教化民众B.限制君权,通经致用
C.因地制宜,实事求是D.立足生产,整顿吏治
4 . “反对豪强兼并土地,提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主张。……晚年所撰写《读通鉴论》《宋论》,荟萃平生治史心得,为探讨其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这段材料描述的思想家(       
①是一位杰出的唯物论者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命题
③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
④反对以儒家六经为治学原则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顺治十二年春,王夫之开始作《周易外传》,通过探索象数以穷理。在这部著作中,王夫之精辟地阐述了“器”(客观存在的各种具体事物)和“道”(事物的规律)的关系,指出:“天下唯器而已矣”,他希望人们“勉于治器”。这一论断
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C.批判了清王朝专制统治D.摒弃了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
2020-09-28更新 | 715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2021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
6 . 明末,王夫之指出:“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由此可知,王夫之主张
A.历史研究应为现实服务B.以史学研究取代儒家经学
C.全面如实记录历史事实D.历史记录应关注底层群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王夫之认为,客观世界万事万物的本质和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从其用而知其体之有”,“日观化而渐得其原”,可以通过认识各种物质现象而概括出它们的共同本质。该思想观点
A.开始了对宇宙本原的探索B.主要批判了理学唯心主义观点
C.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D.主要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思想
2020-09-1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2021届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王夫之按当时科学发展水平,举例论证“气”的永恒不灭性,认为这种永恒无限的“气”乃是一种实体,并提出“太虚,一实者也”“充满两间,皆一实之府”等命题,力图对物质世界最根本的属性进行更高的哲学抽象。此认识论
A.开始了对宇宙本源的探索B.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C.批判了理学唯心主义观点D.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明清之际,王夫之在反思明亡的历史教训时,不局限于明代的得失,富于历史哲学的思考。对此,王夫之的历史哲学思考体现在
A.否定了孔子的权威B.彻底否定了封建君主制度
C.反对君主专制统治D.从唯物的角度否定程朱理学
10 . 王夫之针对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提出了“行可兼知”的观点。他提出“行于君民、亲友、喜怒、哀乐之间,得而信,失而疑,道乃益明,是行可有知之效也”。王夫之的这一思想
A.有助于近代民主思想的形成B.开始质疑古代君主统治
C.是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D.颠覆了儒家的思想观念
2020-09-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双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