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的是明末清初的三位思想家,他们言论的共同之处是
A.抨击程朱理学B.反对君主专制
C.倡导民主和自由D.倡导经世致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王夫之认为:“今日之日明,非用昨日之明也。今岁之寒暑,非用昔岁之气也。明用昨日,则如灯如镜,而有熄昏。气用昨岁,则如汤中之热,沟浍之水,而渐衰渐泯,而非然也。是以知其富有者,惟其日新,斯日月贞明而寒暑贞盛也。”这一观点
A.认为人私欲的膨胀是正常现象B.开创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C.体现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D.否定了君主专制的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王夫之指出,人的物质欲望与道德准则都是人性的当然内涵,声色臭味与仁义礼智不相悖逆,“有声色臭味以厚其生,有仁义礼智以正其德”,“仁义礼智之理,下愚所不能灭,而声色臭味之欲,上智所不能废,俱可谓之人性”。这表明王夫之主张
A.人性是理与欲的统一B.人欲和天理不能相互替换
C.以理制欲和以理统欲D.保留内心的公欲而去私欲
2020-11-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心学和理学的交锋B.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C.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D.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2020-11-01更新 | 205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卷
5 . 王夫之说:“一姓之兴亡,私也。而民之生死,公也。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者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对上述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A.批判家天下的君主专制制度B.继承和发展西方的启蒙思想
C.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这反映出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B.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
C.儒学世俗化的完成D.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2020-10-23更新 | 139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联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明末清初三大家指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循天下之公”。这些主张的相同点是
A.抨击君主专制B.反对君主制度
C.倡导离经叛道D.提倡君主立宪
8 . 下表是黄宗羲、顾炎武与王夫之的相关言论。
“儒者之学,经天纬地”,学者“不为迂腐,必兼读史,读史不多,无以证理之变化”全望祖《梨洲先生神道碑文》
“君子之为学”,“凡文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以求“明学术,正人,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
“经世之大略”,“所贵乎史者,述往以未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六

这说明三人都(  )
A.推崇格物致知B.主张以史为鉴
C.关注社会现实D.强调知行合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清末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这表明
A.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B.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C.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D.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2020-10-15更新 | 103次组卷 | 47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代表人物的是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孔子D.王夫之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