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三元里抗英斗争,史学界有不同的认识。如:观点一,认为三元里人民的英勇斗争显示下层民众抗击侵略军的坚定意志和英勇气概,用事实击灭了英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驳斥了清政府内部的妥协主义和投降主义;观点二,认为三元里抗英斗争受传统夷夏思想的影响,主观上是一次保家卫国的自觉战斗,只能发生于英军侵略肆虐的地区。下层民众当时还没有国家利益和民族主义的意识。这两种观点(     
A.结论相互矛盾故都不能成立B.可互证形成全面丰富的解释
C.基于对立角度的主观化解读D.观点二的论证违背历史真实
2023-03-17更新 | 814次组卷 | 1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下关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吏治败坏B.莠民作乱C.贫富不均D.制度腐朽
2020-04-14更新 | 2229次组卷 | 68卷引用: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载:“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他们(英军)出售粮食、禽畜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
A.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B.普通民众把战争置身己外
C.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D.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
2020-01-10更新 | 1771次组卷 | 35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天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虽有一时的供应不足之虞,但在总体上不觉困难。一些民众向他们出售粮食、禽畜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国人民族意识较为缺失B.民众生活艰难困苦
C.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松动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英夷滋事节略》:“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初五日午刻,有英吉利夷船二只,突来定海道头洋面,探试水势深浅”,“其船探试水势深浅后,即开去”。据此分析英船水文调查目的
A.开展大规模的通航通商B.积极的开辟新航路
C.便利英军坚船利炮作战D.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6 . 鸦片战争爆发后,关天培明知寡不敌众毅然选择与虎门共存亡;广州三元里群众发誓“杀尽尔等猪狗”;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为保定海身先士卒先后殉国;镇江之战中,清军以弱对强宁死不屈。这些事件表明(       
A.中国军民勇于抗争B.民族矛盾难以调和
C.战争胜负已见分晓D.敌强我弱策略失当
7 . 道光二十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考试
A.表现出关注现实的求变意识B.全力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服务
C.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D.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8 . 下图为鸦片战争时期局势图(部分)。据此可知,清政府
A.经济落后,政治腐败B.边疆国防安全意识较强
C.消极防守,指挥失当D.重视维护国家主权尊严
9 . 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这说明
A.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
B.清朝海上军事实力不足
C.英国的殖民扩张准备充分
D.中英综合国力差距巨大
10 . 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而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这说明
A.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B.清政府盲目自信
C.英军的武器装备先进D.中英军事实力悬殊
2020-11-17更新 | 276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