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马嘎尔尼使团访华,关于英王给乾隆的信函,英王称“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有些清朝地方官员将其称为“钦差”。乾隆闻此,甚为不满,下谕旨将使臣称为贡使,“以符体制”。这表明(     
A.英国向中国输出资本的需求B.清政府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C.外国使团主动表达归顺之心D.清政府固守传统外交理念
2023-12-2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商人拒绝走私鸦片。鸦片战争爆发后,广州十三行商人在伍秉鉴的带头下,不仅仅捐款,还帮助清朝修建堡垒、建造战船、制作大炮等。这反映出
A.民族自觉意识初步萌发B.鸦片战争涉及面较广泛
C.商人群体普遍舍利保国D.清朝战前准备比较全面
2022-03-15更新 | 40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六完全学校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3 . 清政府规定白银是清朝的法定货币,与铜钱兼用,完粮纳税须用白银支付。据统计,18世纪末一两白银换铜钱一千文左右,而到19世纪30年代后期,一两白银可换铜钱上涨到一千六七百文。这一状况的出现
A.导致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B.根源于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
C.加重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负担D.将改善中国外贸的不利局面
4 . 某英国学者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道:“1840~1842年,那场与中国的战争并非一场鸦片战争,而只是区区一些地方性的小摩擦。英国坚决反抗那腐朽透顶,却高高在上而又狂妄无知的中国,坚决维护英王的尊严。”该评论
A.意在论证清政府的腐朽无知B.指出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C.掩盖了英国侵华的真实意图D.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鸦片战争期间,道光皇帝的态度始终处在摇摆之中,一会儿禁烟,一会儿又派人议和;一旦战事紧张起来就增派人员死守,战事稍微缓和就下令撤防,以致贻误过不少军情。这表明鸦片战争失败的重要因素是
A.中国人民觉醒程度低B.英国的战争准备充分
C.清廷国防战略的失误D.鸦片走私耗尽了财力
6 . 1829年,道光帝谕军机大臣等说:“朕闻外夷洋钱有大髻、小髻、蓬头、蝙蝠、双柱、马剑诸名,在内地行使……自福建、广东、江西、浙江、江苏渐至黄河以南。各省洋钱盛行,凡完纳钱粮及商贾交易,无一不用洋钱。番舶以贩货为名,专载洋钱,至各省海口收买纹银,致内地银两日少,洋钱日多。近年银价日昂,未必不由于此。”这表明当时(     )
A.开始改变闭关锁国的政策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清政府具有一定的主权货币观念D.外币流入扰乱了资本市场
7 . 19世纪30年代,璞鼎查向英国纺织品资本家宣称:“倾所有兰开夏纺织品厂的出品,都不足以供应中国一省消费之用。”曼彻斯特商会在上交外交大臣的文件中指出:“广州提供了年达300万镑印度商品的出路。”据此判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是
A.打开中国市场B.鸦片贸易合法化C.推广先进技术D.掠夺劳动力
2020-01-17更新 | 835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鸿唐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认为:开放厦门等更多的通商口岸、废除行商制度、改革关税税制和税率、在中国沿海占领岛屿、在华实施治外法权、废止对外人一系列管理措施等,不仅是英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权益,更是1830年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该观点意在说明
A.中国的顽强抵抗延缓了列强侵略步伐B.鸦片战争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资本输出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本动力D.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其历史必然性
2019-12-26更新 | 5109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十五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茶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叶竞争力减弱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D.中国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