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表为1839年在中英的贸易中中国方面进出口商品货值统计表(单位:西班牙银元),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
进口货值出口商品货值
鸦片13354030茶叶9317992
印度棉6563124生丝2052288
杂货(主要是手工制品)4116873杂货1669644
珠宝751455珠宝8974776
A.中英贸易结构隐藏着较大风险B.中英两国贸易的互补性较强
C.白银大量入华降低商品购买力D.工业革命提升了英国竞争力
2 . 一出广州城,就是四亿人口的中国国内大市场。曼彻斯特的制造商们互相议论说,只要想到这件事: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就得忙上数十年!材料表明英国侵华旨在(     
A.扩大侵华权益,攫取暴利B.进行资本输出,瓜分中国
C.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D.缓解本国经济压力,资本输出
3 . 有学者指出,自清入关到清帝逊位不到三百年时间,研究边疆史地的著作达三百余种,作者达二百余人,而且80%的研究著作是在晚清道光咸丰年间产生的,可谓著作如林。这体现出(     
A.清中叶以来对外交往的日趋频繁B.中西间史学观念的融合加深
C.康雍乾年间边疆危机的不断加深D.近代史学家强烈的忧患意识
2023-11-18更新 | 36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息县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考试历史试题
4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表明费正清
A.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B.站在了西方殖民者立场上
C.希望中国实现与西方的平等外交D.是研究鸦片战争权威人士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道光十三年(1833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15.6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10.26倍。这反映出
A.“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B.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
C.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D.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
2020-11-20更新 | 426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C.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中国的闭关锁国
2019-07-08更新 | 1697次组卷 | 117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信阳高级中学高一12月考历史试卷
7 . 英国海军司令伯麦说:“林公〔则徐)自是中国好总督。但不悉外国情形尔,断鸦片烟可:断贸易不可。贸易断则我国无以为生,不得不全力以争通商。”伯麦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A.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B.清朝政府坚持闭关锁国
C.林则徐断绝与英商贸易D.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
8 . 1834年,在与英国首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有关往来文书、通商等问题的交涉中,两广总督卢坤得出这样的认识,“该夷船止有两只,所持铜炮之利,可以及远摧坚……且该夷素性凶狡,向来持其船坚炮利,蚕食诸夷,一旦创之太甚,必不甘心,以后势必狡焉思逞”。这表明卢坤
A.对西方的认识停留在表象层面
B.已经摆脱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
C.夸大战争威胁为妥协制造借口
D.认识到中英差距产生防范心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