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19世纪以前,中国的“二十四史”一直把西方世界各国列入附属的“西域”;而西方的“世界史”则把中国列在最遥远、生疏的边缘地位。这说明
A.当时尚未形成世界地图的概念
B.中国长期处于世界中心
C.世界市场雏形还未出现
D.中西方缺乏相互全面的认识
2 .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C.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中国的闭关锁国
2019-07-08更新 | 1696次组卷 | 117卷引用:2014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1841年,美国议员亚当斯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以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为了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战争的原因是磕头!”亚当斯认为鸦片战争的本质原因是
A.中英双方关于外交礼仪之争
B.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
C.鸦片走私激化中英矛盾的结果
D.中英两国关于双边贸易的分歧
2019-05-07更新 | 254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4 .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
2019-01-30更新 | 1575次组卷 | 84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上海卷)
5 . 清道光末年梁廷楠(楠)撰写的《夷氛闻记》描述了英国议会决议出兵中国的场景:“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且用兵势将加税也,议数日不决。终以众喙汹汹,人持一见,遂以求和争战两事,诣其所事罗占土神祠阄卜,将决焉,得战阄三,于是专意称兵。”该记述反映出作者对
A.鸦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
B.场景的描述与事实相一致
C.英国政治体制已经有相当了解
D.英国社情民意有清醒认识
6 . 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2018-06-09更新 | 5271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天津卷)
7 . 19世纪前期,《澳门新闻报》载:鸦片入口,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此项银两,皆预备存在英国或他国鸦片船上,以便分派。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据此可知当时
A.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B.虎门销烟后鸦片走私禁绝
C.清政府对西方侵略的认识不足
D.腐败统治潜伏着民族危机
2018-05-01更新 | 641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省级联考】广东省2018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018·江苏·一模
8 . 1839年9月,林则徐在会奏中指出:“臣等细察夷情,略窥底蕴,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该夷义律在粤多年,狡黠素著,时常购觅邸报,探听揣摩,并习闻有‘边衅’二字,借此暗为恫喝,实则毫无影。”这表明林则徐
A.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充分准备
B.仍受天朝上国思想影响
C.揭示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D.对英国具有必胜的信心
9 .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大国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马克思的评论
A.对陈腐的天朝帝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B.强烈谴责了现代社会的代表英国政府
C.指出清朝因被排斥而孤立无依的事实
D.深刻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本质原因
10 .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对联批评的社会现象是
A.鸦片泛滥
B.虎门销烟
C.列强暴行
D.五口通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