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遣使来华,清朝皇帝的回信)尔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

——《清仁宗实录》

材料二   以下是英国使臣给乾隆皇帝祝寿的“礼单"和中国回赠给英国的“礼单”。英国礼单:天体运行仪和望远镜;座钟一架;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一对(能随意转动);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以及英国的土特产若干。中国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摘编自《1793年乾隆英使觐见记》

材料三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无他深巧耳。……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睹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选自林则徐谪戍伊犁途中致友人的信函


(1)阅读材料一,指出在发展两国关系方面,中国皇帝回信与英方要求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两张礼单”中的礼品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中英两个国家有怎样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指出林则徐的信关注到什么问题。以此为视角,结合学所阐述林则徐、魏源揭开“向西方学习以教亡图存”的序幕。
2 . 中国苦力贸易和非洲黑奴贸易,同属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落后国家和地区人口掠夺的行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黑奴贸易,主要发生在16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初。都铎王朝时期,女王伊丽莎白大力支持和参与这项罪恶活动。1672年,英国政府为了更好地组织黑奴贸易,给“皇家非洲公司”颁发了特许状。但随着中小新兴港口商人和殖民地种植园主的强烈反对,英国政府在1698年取消垄断,实行黑奴自由贸易。据统计,在整个奴隶贸易年代里,英国从非洲运走的奴隶数目,是其余各国总和的四倍。利物浦每年从奴隶贸易中平均获纯利30万英镑,布里斯托尔在18世纪因黑奴贸易发展成为英国第二大城市。

——摘编自陈紫华《英国的黑奴贸易》

材料二   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加上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造成了大量的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续增条约》规定:“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毫无禁阻。”一般来说,苦力是签有契约的,尽管绝大部分是被迫签约的,在形式上它是“合法”的。苦力船上的超载和缺粮缺水以及对苦力的虐待一点也不亚于贩奴船。苦力贸易的猖獗期是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这期间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参与了这一血腥的贸易,获取了高额利润。据统计,在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以契约华工的形式掠走1000多万中国人。

——摘编自张忠祥《中国苦力贸易与非洲黑奴贸易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黑奴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相比黑奴贸易,中国苦力贸易有何不同并分析其猖獗的背景。
2022-08-14更新 | 31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