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光帝:该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国共有若干?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平素有无往来?俄罗斯是否接壤,有无贸易相通?(《筹办夷务始末》)……和议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林则徐《软尘私议》

材料二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18415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tǎng),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材料三   1839年起,林则徐收集各国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编成《四洲志》等书稿,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海国图志》成书于1842年,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瀛寰志略》成书于1849年,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及西方民主制度。书中还附有中国、朝鲜、日本及临摹的欧洲人的地图。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材料中鸦片战争爆发后统治阶层和普通人民的反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中这些知识分子的共同诉求是什么?
2022-08-15更新 | 203次组卷 | 4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广东专用)03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2 . 下表为1840年后中国士人引用或自编书籍中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评述。由此可知,当时
作品路易十六的评价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分析
《万国地理全图集》国主好色妾妇弄权,庶民怨之,废戕其主,而自择君。
《地理备考》国势大乱、国人拥藏拿破仑。
《外国史略》不修政事,国主好色国库耗于妃妾,乃议增饷以补国用,民心不服。
《瀛寰志略》王好渔色,内宠擅权扰民民不能堪。
A.士人积极宣传革命思想B.国际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C.传统观念影响士人视界D.注重对他国经验的解读
2022-02-27更新 | 166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1839年,林则徐赴广东就任后,立即组织人手把英文版的《中国丛报》翻译成中文,再经加工整理成《澳门月报》,此报内容分为论中国、论茶叶、论禁烟、论用兵、论夷情等五辑,其中甚至提及了沙俄入侵阿富汗和印度的可能。林则徐的做法
A.印证了广州最先开始西学东渐B.利于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深化
C.有力地推动了传媒行业的发展D.推动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瓦解
4 . 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并购买西方人出版的报纸,招募翻译“以定控制之方”,大且购买西洋炮,还仿造了两艘“底用铜包,篷如洋式”的西洋船,并将购买的武装商船改造成清军水师的训练舰。这表明林则徐
A.洞悉英国的武装实力B.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C.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D.已摆脱传统“夷夏”观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45年,林则徐奉旨赴南疆勘荒,发现可开垦荒地总数为58.6万余亩。这为朝廷制定南疆垦荒政策提供了真实的依据,也有利于边防安全。据此可知
A.新疆安全得到保障B.中国西北陆防重于东南海防
C.开发边疆成效显著D.林则徐践行经世致用的思想
2021-04-21更新 | 33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林则徐的《四洲志》搜集了西洋各国的情报与知识,魏源的《海国图志》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徐继畲的《瀛寰志略》重点考察了欧美各国的国情状况。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A.已经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实践B.知识界充分认识到中西差距
C.天朝上国的旧观念被完全颠覆D.“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萌发
7 . 下表是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的介绍西方史地的著作。

据此可知,这些著作(     
A.彻底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B.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C.促使清政府掀起了洋务运动D.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8 . 1848年,徐继畬刻印出版《瀛环志略》,首以“地球平圆全图”为引,介绍东西半球的概况,然后展示“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显示中国在亚细亚之东南。当时文人指出徐继畬“一意为泰西声势者,轻重失伦,尤伤国体”。这一现象说明了
A.“天朝上国”观念亟待突破B.中国对世界的认知较客观
C.“中体西用”思想付诸实践D.中华民族的意识开始觉醒
9 .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士大夫耻言洋务”;而到了同治时期,像理学大儒李鸿藻、徐桐等人也在打探西洋的消息。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出
A.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主流思潮B.“天朝上国"观念已被抛弃
C.洋务运动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D.清政府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10 . 鸦片泛滥后,林则徐曾前往汉口等地实地探查,了解到民族经济的萧条和行商店铺的艰难处境,迅速得出鸦片输入独占市场破坏商业经济的结论。这种认识(  )
A.具有保护利权意识B.体现对统治基础的维护
C.推动商战思想形成D.揭示了国内市场的广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