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1841年5月,英国政府在给璞鼑查的训令中提出,英国军队必须采取军事行动,直到“你从中国政府适当授权的一个官员处,得到皇帝对你以英国政府名义所提出的一切要求,完全无条件地依允”为止。可见,这一训令暴露了英国
A.策划鸦片战争的企图
B.进一步扩大战争的意图
C.瓜分中国市场的决心
D.与中国正常交往的心情
2 . 1842年6月,道光帝在《著福建浙江广东各督抚制造战船事上谕》中指出:中英交战中“为陆守之计,迄无成效”,若“能制造大号战船,度其力量堪与逆夷外洋接仗,上之足歼丑类,次亦不失为尾追牵制之计”。这反映出清廷
A.天朝观念受到冲击
B.萌发近代海权意识
C.即将开始洋务运动
D.调整传统御敌策略
3 . 鸦片战争期间,清军将领率守军用大刀长矛同进攻镇江的英军浴血奋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这位清军将领是
A.关天培
B.陈玉成
C.海龄
D.邓世昌
4 . 清朝林福祥《平海心筹》记载:“初十日辰刻(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十日,即1841年5月30日),逆夷……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来会者众数万,发斧犁锄,……将夷兵困在垓心矣。”该记载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义和团反帝斗争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反帝斗争
5 . 我们说林则徐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
A.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B.到广东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C.下令虎门销烟,领导禁烟运动
D.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2019-09-0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拜泉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理)试题
6 . 《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其中“全仗”是指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9-08-1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伊西哈拉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这一奇怪现象突出说明
A.清政府已经失去人民支持B.民族观念民族意识淡漠
C.民众对世界情况一无所知D.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8 . 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这说明
A.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
B.清朝海上军事实力不足
C.英国的殖民扩张准备充分
D.中英综合国力差距巨大
9 . 《伦敦新闻画报》报道说: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被认为会促使大清皇帝做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安排。俄国正忙于唆使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争。这里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8-05-08更新 | 406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9年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检测:第五单元测评
10 . 下表为两人对发生于1839年中英某次战役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双方林则徐(中国)义律(英国)
描述英舰开炮后,关天培立即下令座船回击,并指挥各船协力进攻,多次击中窝拉疑号。接仗约有一时之久,窝拉疑号“帆斜旗落,且御且逃”,海阿新号亦“随同遁去”。英舰原泊于清军舰队的下面,开战后,“(英军)倾泄了毁灭性的炮火”。“中国人以他们的固有精神回击,但是,我方可怕效力的火力很快便显示出优势”。战斗进行了不到3刻钟,清军便撤退了。

A.义律亲自指挥了战斗
B.清军在战役中占据优势
C.清军进行了英勇抵抗
D.英军舰队率先退出战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