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林则徐禁烟中特别相信具结(即写保证书),外商具结后,如再走私,既于正法。据此判断,其重视“具结”的目的是
A.构建商品经济发展诚信体系B.从根本上解决鸦片走私现象
C.置外商于中国司法管辖之下D.坚决捍卫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2 .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初期提出“弃大洋,守内河。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诱敌登岸,聚而歼之”的总体策略。由此判断其
A.在战略准备上重视主动进攻
B.受到传统国防思想的影响
C.在战略方向上海防塞防并重
D.对西方社会认识十分深入
3 . 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Victoria)女王。她在位的64年期间(1837-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下列属于她统治时期英国发生的大事有
A.英国发动了两次对华的鸦片战争
B.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C.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D.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4 . 据英国人宾汉回忆,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曾到处遭到袭击,而“这些人(袭击者们)显然是在田间工作的农民,一到他们以为有机会可乘攻打一个孤立者时,就会拿起一枝火绳枪
而试图射击他”。这一描述反映出
A.英军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
B.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精神
C.英国未能实现侵华的目的
D.清政府组织人民奋勇抗英
2016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5 . 有文章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B.普通民众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D.清政府完全失去了人民支持
2017-11-22更新 | 294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一上人教版必修1 第4单元 第10课 鸦片战争 B版
6 . 鸦片战争中,英军坚船利炮是其能够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中国沿海作战也面临诸多不利条件,英国军官伯纳德(W.D.Bernard)指出:“对于中国沿海不完善的地理知识和缺乏准确的海图,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困难。”这就意味着,英军面对的主要困难之一是缺乏对中国沿海地理知识的精准了解。但在战争过程中,利用停战,英军加强了对中国沿海和内河的水文测量,结果英军后期战争就变得非常顺利,没有受到地形的制约,这表明
A.英国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B.英国人对中国的地理认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
C.清政府腐朽落后导致中国战败
D.技术上的优势是英军获胜的最主要原因
7 . 据史料记载,1839年9月穿鼻海战,英军无人员伤亡,清兵则死亡15人,中国水师29艘战舰几近全毁。而林则徐报告皇帝“收军之后,获夷帽二十一……项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受伤者,尤不胜计。”这种现象反映出
A.中国人的封闭愚昧
B.战争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C.对英作战指挥失误
D.中英存在较大军事差距
8 . 鸦片战争时,英国海军和清军水师在镇江江面上交战,岸边聚集了大批中国民众围观,当清军舰船被击沉时,岸上民众并不悲伤反而不时爆发出喝彩声。英军指挥官百思不得其解问中国翻译,翻译答曰“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这反映出当时的民众
A.敌我不分愚昧无知B.民族国家意识尚未觉醒
C.对满清政府的痛恨D.反封建反侵略意识淡薄
9 .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
B.清政府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2017-10-26更新 | 367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4-2015学年四川成都市六校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10 . (英)约翰·汤姆逊曾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该“敌对”行为发生在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