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约从18世纪末叶起,随着西方商人和旅行家对中国的报道日益增加, 以往耶稣会士笔下对中国的理想主义报道被挤到一边。商人们对中国文化或者对中央王国的精神生活少有兴趣,只对对华贸易和赢利兴致勃勃。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工业革命以及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西方列强借助优越的技术和军事力量追求殖民扩张,追求强权的获益,并以此代替了对中国的兴趣。当时,不是中国,而是欧洲陷入了一种自大感和欧洲中心的精神状态中。以往对中国的和谐之音出现了反转,中国和中国人的图像已变得怪诞不经,滑稽可笑,甚至穷困潦倒,毫无希望。

——摘编自邵灵侠《文化碰撞: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德文化交流》

针对材料所述情况,请你以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真实状况反驳材料中的观点。(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3-06-21更新 | 15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关于洋务运动的功过是非,历史上有多种观点,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洋务运动集进步与反动于一身”。对观点中的“进步”理解最准确的是(     
A.对封建统治的维护B.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
C.早期现代化的尝试D.冲击了旧式官僚体系
3 . 下图为近代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所载“威海卫大战得胜图”。该图(     
   
A.没有史料实证价值B.说明图像史料可信
C.真实反映当时史事D.可作历史研究参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来源内容
太平天国方面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
清廷方面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
民国前后革命党人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
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
2023-06-14更新 | 5001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从湘军中先后“走出”的36位督抚大员,如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左宗棠,官至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等。这一局面的形成(       
A.反映汉族地主势力的崛起B.开始冲击了清朝皇权权威
C.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D.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6 . 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广州、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增开天津、牛庄等十一个通商口岸:甲午战争后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这反映了(     
A.清朝主动实施对外开放B.西学东渐逐步推动中国近代化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2023-05-15更新 | 152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世纪后期,张之洞效仿外国创办了自营企业——汉阳铁厂。他认为矿业和铁路是民生基础行业,决不能与外人共享或分享,于是在其职权范围内坚决杜绝外资的渗入。这表明,张之洞(     
A.坚守“中体西用”理念B.革新和自强意识兼具
C.力倡“实业救国”道路D.致力于实现国家近代化
8 . 下表是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工人地域分布情况(注:仅指工厂工人,不包括采矿业工人),这一分布状况反映了(     
地区工人人数所占比例地区工人人数所占比例
上海3622047.75%天津41805.35%
汉口1335017.1%福州32404.15%
广州1030013.58%其他城市973412.47%
A.通商口岸的开放先后的差异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D.轻重工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完全废除私有制,居民原来的财物全部归‘圣库’。”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     
A.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要B.改造社会方案具有空想性
C.顺应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D.政治制度设计具有先进性
10 .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先后设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等翻译机构,近代翻译事业逐渐兴起。到1900年共出版了各种西书555种,涉及天文学、物理、数学、公法等领域。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     
A.是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B.主要关注近代政治制度变革
C.促进了广大民众的思想解放D.实现了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