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资政新篇》提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它所“取资”的主旨是“因时制宜,审势而行"地学习西方,即根据本国国情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事物与制度。但《资政新篇》并没有在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这主要是因为(     
A.《资政新篇》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B.其作者对西方资本主义了解肤浅
C.其主张未能体现农民起义的现实愿望和要求D.当时太平天国政权面临的政治军事形势严峻
2 . 有学者指出:近代中国社会“沉沦”有一个“谷底”,虽然“沉入深渊”,却出现了向上的转机,进步的力量开始酝酿和壮大,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这个“谷底”应出现在
A.19世纪中期B.19世纪80、90年代
C.20世纪初期D.20世纪30、40年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人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说明《资政新篇》
A.为中国民主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B.是农民革命斗争的产物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超前性
D.在当时有实施的可能性
2018-01-15更新 | 306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凡有仿造外国火车、轮船、器皿者,给予专利鼓励”
5 . 从《南京条件》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趋势主要是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B.从开埠通商到割占土地
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
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2016-11-27更新 | 20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二下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1855—1860年上海和福州的茶叶出口”表格,影响两地茶叶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两地茶叶产量发生不同的变化B.列强对两地的侵略意图不相同
C.太平天国运动对两地影响不同D.洋务运动对两地经济影响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晚清名臣胡林翼统计的清咸丰七年到十一年(1857-1861年)湖北省文武职官及其眷属等的死亡情况。据此可推断(     

死亡原因

人数/人

百分比

阵亡

31367

69%

因公死亡

873

2%

死节

13009

29%

合计

45249

100%

A.传统忠孝观念受到严重挑战B.农民起义沉重打击清朝统治
C.列强侵华遭到民众顽强抵抗D.晚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024-03-22更新 | 295次组卷 | 7卷引用:押广东卷第7题 晚清: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清朝前期,实行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由户部统一掌管和分配财政收入。19世纪中期后,各省督抚逐渐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原来听命于户部的布政司逐渐降格为地方督抚控制的财政机构。这一变化(     
A.为戊戌变法奠定经济基础B.表明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C.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条件D.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
2024-02-2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高三2月百校联考历史试题
9 . 清朝时期,台湾地方志的修撰一直备受重视。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一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蒋毓英主编《台湾府志》为清朝首部台湾府志,其记载郑成功攻克台湾时,舟师搁浅,“水忽涨十余丈,巨舰毕入”,编者认为此“非天之相此逆旅也,盖将借手以式廓国朝无外之疆域”。清军收复台湾时,则“咸水苦军士,而海岸忽涌甘泉,众无渴患。一战而澎湖克复”。

——摘编自[清]蒋毓英主编《台湾府志》

材料二   自康熙至道光,台湾府、厅、县志修成且保存至今21部,另有私人纂修志书多种。其中,有关台湾收复后社会变化的记载随时间推移而增多。如乾隆年间《重修凤山县志》记载台湾由“不粪种”“种植后听其自生,不事耘除”,到“生齿日繁……勤耘耨、浚沟洫,力耕不让中土”,而雍正年间《台海使槎录》等志书亦载台湾少数民族从“无田器”,到“耕种如牛车犁耙与汉人同”,以至“礼节近亦渐学汉人”,“骎骎乎有中土之习”。

——摘编自柳浪《清朝台湾地方建置与方志编纂研究》等

材料三   同治年间,台湾《淡水厅志》修成,其序言强调淡水乃“沿海七省藩卫”,“海防尤重”。光绪年间所编《恒春县志》则记载日本“觊我土地”,朝廷派沈葆桢“提兵渡台”,“以公法条约,折冲于尊俎之间”,事毕,恒春设县,而“日本之役为恒春设县之由,……不可不备录之,以符数典不忘之意”。

——摘编自《清代台湾方志汇刊》

(1)材料一中,《台湾府志》记载“水忽涨十余丈”和“海岸忽涌甘泉”两起事件,作者有何动机?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台湾收复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3)材料三中两部台湾地方志的记载,反映了哪些历史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860—1875年间,上海外滩等地有各种英文补习学塾近40处,这些学塾除教授外语外,还教授商业实用知识,如英华书馆开办的夜学“教习英国文意、言语、算学、账目、地理、文法、写信之法”此外,还有专门教授商务贸易英语的书馆和夜校。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A.中体西用思想得到了普遍认可B.经世致用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夜校教育满足了洋务运动要求D.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2023-08-30更新 | 236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