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晚清时期,由湘、淮军首领创办的军事工厂,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光绪二十三年(1897)十月,兵部尚书荣禄上奏主张要大力在内地设立军事工厂,扩大生产规模,并将规模最大的军事工厂江南制造局移至湖南近矿之处。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传统的布局存在安全隐患B.甲午战后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C.缓解军事工业的成本压力D.加速军事近代化的客观要求
2023-05-14更新 | 50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图为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数量变化曲线图。这一变化(     
A.巩固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B.体现了清廷对自强思想的一定突破
C.实现了分洋利和求富的初衷D.源于当时政治局势发展的日趋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咸丰以前,整个国家的税收款项由户部统一调拨安排。1853年,为解决地方军饷的厘金制度创设,但“厘金并不完全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地方当局扣留了厘金收入的大部分,上交北京的只占百分之二十”。税收领域的这一变化(     
A.加速了中央权威的衰落B.导致了政府收入的锐减
C.造成了洋务运动的失败D.反映了忠君观念的崩溃
2023-03-24更新 | 29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鸦片战争后,随着上海的崛起,珠江上游等地区以物流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骤然消亡,不少以此为生的乡民走投无路,杨秀清等人趁机联结有类似境遇的民众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A.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B.受到外贸格局变化影响
C.源于第三产业的衰败D.得益于农民阶级的支持
5 . 有研究认为,19世纪60年代以来,洋务派活跃在晚清政治舞台的几十年间,一直以“中体西用”为号召,其口号在形式上几无变化,只是强调的重点却从“西用”逐渐偏向“中体”。据此可知洋务派(     
A.论争对象发生改变B.救亡思路僵化死板
C.改革目的悄然变化D.检讨甲午战败教训
6 . 《瀛寰志略》于道光二十八年出版,最初所得评价不高,甚至遭到了守旧派的激烈攻击。直到同治五年,总理衙门重新印制发行,才使之得到广泛传播。《瀛寰志略》的两次发行(     
A.表达了政府自救的愿景B.体现了对传统政治的反思
C.折射出时局的发展变化D.说明学习西方重心的转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是晚清满汉总督、巡抚比例变化表(据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统)。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年代(年)总督比例(满:汉)巡抚比例(满:汉)
18459:55:22
18525:144:28
18642:100:17
18683:111:17
18702:121:20
A.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B.中央政府威权的下降
C.镇压农民革命的需要D.地方督抚职能的异变
8 . 如表轮船招商局改归商办的过程,据如表可知,轮船招商局改归商办
时间过程
1909年农工商部注册商办公司成功,获得了完全商办的法定身份
1911年初获得邮传部对商办章程的基本承认和官方干涉减少
1911年末官方所派管理人员的撤销
1912年初至1914年2月产权自卫和资产重组的成功,行使了对产权的独立处置权利

A.体现了官商利益博弈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C.导致了产权政策变化D.顺应了列强资本输出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历,又称“阴历”、“农历”,是中华文明的一大象征。过去的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传统的中历既表现月亮的阴晴圆缺,又反映太阳的四时变化,是非常适合东亚社会的,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一用就是两三千年。

中历过去在东亚的通用,还具有国际秩序的象征意义。“正朔,所以统天下之治也。”(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四十《同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也曾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在朝贡-册封体制之下,通用或部分通用中国历法,是东亚传统国际秩序的象征。

使用统一的中历历法,曾经是东亚汉文化圈的传统标志之一。在漫长的岁月里,东亚人民依中历来生活、生产,大至国家大事,小至个人生日,无不以中历来记载。可以说,中历作为一种时间坐标系统,其影响已渗透到东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进入近代以后,东亚各国纷纷“脱亚入欧”(实是“脱中入西”),其标志之一,便是弃中历而改用西历。西历就是西洋历法,又称“阳历”、“公历”。西历是太阳历,只反映太阳变化,不反映月亮变化。从1873年日本率先改用西历,1896年朝鲜半岛开始使用西历,到1912年中国本土最终改用西历,短短四十年间,东亚各国完成了从中历到西历的转变,但在民间和民俗的层面上,中历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选自《新民晚报》2010.4.11 《中国岁时文化在东亚》


(1)根据材料,古代东亚各国为何大都采用中历?
(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别说明近代日本和朝鲜改用西历的原因。
(3)基于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岁时文化在东亚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是晚清时期满汉督抚比例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总督满汉比例巡抚满汉比例
18515:91:21
18525:142:28
185310:104:19
18566:96:12
18642:100:17
18652;120:22
A.民族企业得到汉族官僚支持B.汉人官僚严重动摇满清统治
C.边疆危机促成地方行政改革D.国内政局影响政治权力结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