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刘锡鸿(?-1891),字云生,广东番禺人。他从小接受正统的儒家文化教育,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他考取举人后做过郭嵩焘的幕僚,镇压过农民起义。1876年,由于郭嵩焘的提名,刘锡鸿就成为了一名外交官,跟随郭嵩焘出使英国。但是,他对郭嵩焘只提名他为参赞而不是副使十分不满,这为他俩后来的交恶埋下了隐患。

刘锡鸿在使英期间有过很多私下感叹,如以前都说英国人是岛夷,“惟知逞强,无敬让之道”,现在才发现人家“上下同心,以礼自处,顾全国事如此”;“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応(应)之事……街市往来,从未闻有人语喧嚣,亦未见有形状愁苦者。地方整齐肃穆,人民欢欣鼓舞,不徒以富强为能事,诚未可以匈奴、回纥待之矣”;观其议会“各出所见,以议时政……务适于理、当于事而后已……而举办一切,莫不上下同心,以善从之”;“此法诚善,然非民主之国,则势有所不行;西洋所以享国长久,君民兼主国政故也”。然而私下里对“西洋国政民风之美”倾慕不已的刘锡鸿却受朝中守旧权贵之命监视郭嵩焘,不断密告其要“以夷变夏”图谋不轨。并在公开场合猛批郭离经叛道,破坏纲常。他声称:“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摘编自刘锡鸿《刘光禄遗稿》《英轺私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锡鸿“矛盾”表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刘锡鸿的“矛盾”表现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
类别命题者试题
格致(自然
科学)类
龚照瑗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
教育类刘坤一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
治术类周馥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

——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


材料二 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咸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

——王韬《格致书院课艺》


请答题: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
(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3 . 郭嵩焘(1818年-1891年)认为,中国贫弱的真正原因是“纪纲废弛”。“吏治不修”。“故夫政教之及人本也。防务末也。而边防一事,又有其本末存焉……如练兵、制器造船,理财,数者皆末也;至言其本,则用人而已矣。”郭嵩焘旨在
A.分析洋务运动的不足B.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C.达成富国强兵的目的D.选拔优秀的治国人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