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2018-06-09更新 | 14923次组卷 | 148卷引用: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I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021-09-02更新 | 4144次组卷 | 155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1精编版)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88年,北洋水师宣布成军后,清廷即停止拨款购船;1891年,又停拨器械弹药款项,致使北洋水师“近八年未曾添一新船,所有近年外洋新式船炮,一概乌有”。据此可推知(     
A.晚清军事近代化受制于国家困境B.改革是重振国威的关键
C.学习西方必须从本国的国情出发D.中国军备远远落后日本
2022-07-12更新 | 1934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2019-01-30更新 | 5260次组卷 | 116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1卷精编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019-01-30更新 | 4188次组卷 | 87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新课标Ⅱ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2019-01-30更新 | 3112次组卷 | 79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北京卷)
7 . 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2017-07-06更新 | 3813次组卷 | 82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2精编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78年,为解决轮船招商局的燃料问题,清政府成立了直隶开平矿务局,每月出煤五六百吨,除分供各厂、局及中外轮船之用外,可兼顾民用。这一时期,各省兴办的煤矿在十处以上,以台湾基隆、直隶门头沟等地较具规模。据此可知,当时(     
A.重工业成为民族工业的主体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C.发展近代工业成为社会共识D.洋务企业助推了经济近代化
9 .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签订了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022-01-27更新 | 260次组卷 | 139卷引用:2011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练习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64年,户部因财力匮乏,向两江总督曾国藩索要淮南盐税,曾国藩以诸种理由拒绝。次年,户部又令江苏巡抚李鸿章匀拨两淮盐税,以解中央燃眉之急,李鸿章仅答应略增该省财政上缴数额,而盐厘征收、使用则不容户部染指。这反映了当时
A.盐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异常尖锐
C.洋务运动的资金匮乏问题严重D.中央政府的权威出现了弱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