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中科学家占38位。下图两位科学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说明“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的理由。

材料二       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于1872年,是晚清洋务运动中官督商办企业之一。作为中国第一家近代民族工商企业,招商局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在招商局的带动下,兴办股份制企业在中国迅速蔚成风气。1872年,股份制企业只有招商局一家,到1887年,在《申报》上公开登载股票价格的企业就达36家。招商局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开创作用,还表现在它以其先行一步积累起来的资金、人才、管理经验等,或直接创办、或参与投资、或派员管理,带动了一批新兴民族工商企业的兴起。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轮船招商局在促进近代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其在中国航运发展史上的地位。

材料三       1984年中国政府正式推行贸易改革,简政放权,减少中央对贸易的集权控制。到1985年,只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令性计划出口,另外,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导性计划出口,国家只下达这些产品的总出口指标,其余产品全由市场决定。各省市和部委逐步被批准建立自己的外贸公司,广东和福建还享受一些特殊的外贸政策。1988年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摘编自赵志芳《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变迁与对外贸易政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推行外贸体制改革的原因。

材料四       兴起于1518世纪早期的重商主义以英国托马斯·孟为代表,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源泉,货币来自于对外贸易,争取外贸顺差,以防止货币外流和增加金银财富。18世纪中晚期,以英国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派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主张,认为价格是市场调节的“看不见的手”。1936年,英国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以美国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主张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

——摘编自颜昌盛《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与趋势及其影响分析》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怎样的时代特征。
2021-03-0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2 . 太平天国运动借助基督教义反对清朝统治,义和团运动凭借道教诸神“灭洋”,这表明近代中国
A.中外文化兼收并蓄B.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
C.科学技术发展落后D.民主独立成为时代主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这一规定表明农民阶级
A.争权夺利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B.希望实现经济平均和政治平等
C.力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顺应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潮流
4 . 1873年到1892年,轮船招商局与英国两家轮船公司四次签订航线营业份额合同,轮船招商局在长江航线份额为38%-55%,北洋航线为37%-60%,上海至宁波、上海至福州航线为50%-55%。这反映了
A.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政府寻求自强求富之路
C.中外不断加深技术合作D.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2021-01-15更新 | 193次组卷 | 20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资政新篇》记载:“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其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其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这反映了(     
A.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B.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C.农民阶级的强烈愿望D.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
6 . 洋务运动初期,军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调拨各省。19世纪80年代后,沿海各省中哪一省需配备兵船就由该省筹款。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等企业,如果所产某种武器的售价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过多,就会停止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期间的军事工业
A.始终得到重视B.无法完全规避价值规律制约
C.高度关注企业的生产成本D.逐渐由官办向官商商办转变
2020-12-2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861年,曾国藩说:“购买外洋器物……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李鸿章认为,如能使用火器与西洋抗衡,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由此可见,二者均主张
A.发展民用工业补充军用工业不足B.引进西方科技解决内忧外患问题
C.发展近代工业实现“求富”目的D.利用外国势力镇压国内农民起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张之洞在筹建武昌纺纱局时,订购了外国上等精利机器(价值9.07余万锭银子)。这些机器被运到湖北后,因张之洞调任两江总督而被运往两江,两江不能设厂只好又运往上海,前后历时五年,各种耗费近83万两白银。这反映了
A.洋务企业的资金来源匮乏B.近代民用工业选址严苛
C.洋务兴衰取决于官僚政治D.洋务运动缺乏中央统筹
10 . 如图是“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的漫画,反映了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情形。该漫画反映的场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