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颁布的《挑选幼童赴泰西肄业章程》规定,“十二岁至十六岁之间,不限学历,只要聪颖,并稍通中国文理者”。清末新政期间,外务部于1902年规定:出国前必须有中学文化程度,以备出国后“精求专门之学”。这一变化说明清政府(     
A.以留学生作为选官的基础B.开始推行留学救国的路线
C.调整留学政策以维护统治D.中体西用思想出现新变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然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

——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拟送子弟出洋学艺折》

材料二   近代中国留学生的留学方向主要为欧美、日本、苏俄(联)。下表为鸦片战争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

留学方向ABC
鸦片战争一甲午战争0210人0
甲午战争一民国初年0600人22000人
民国初年一20世纪20年代末1600人12062人20000人

——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指出《拟送子弟出洋学艺折》出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判断留学方向为日本、苏俄(联)的字母代号,并指出推动中国学生到日本、苏俄(联)留学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88年7月,天津时报刊登开平矿务局的启事,说矿务局“召开股东大会”“拟以(净余利银)分发利息”;同年10月,上海纺织局在《申报》如实登载招股章程。这说明,当时(       
A.民族企业借助媒介宣传B.新式企业受到国人青睐追捧
C.近代报刊关注企业转型D.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洋商在上海《申报》投放的西方军械广告总量统计图,由此可推知,当时(       
   
A.早期现代化尝试效果显现B.国家权力向地方转移
C.新政改革中新军建设缓慢D.边疆危机渐趋于缓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865—1894年间,清朝中央和地方共举借外债31笔,其中大多数为地方当局经朝廷许可而举借。中央政府财政空虚,不得不采取妥协办法,让督抚们仍保留对地方财政的较大控制权以偿债,由此遂成为定制。这一做法(       
A.促进了湘淮集团进一步崛起B.缓和了内忧外患的形势
C.破坏了中央政府的财政主权D.保证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6 . 从源头看,人类文明有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商业文明,随着工业革命又产生了工业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耶律阿保机为其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范式。他宣布长子倍为继承人,仿照中国汉人传统的方式建造了上京。尽管他和他的契丹贵族一直在其领土上保持着游牧的习惯……耶律德光在位时期,辽国向南方的扩张要求重组其政治架构,行政体制按照双轨运行。这一中国历史上首开先河的政治模式,尊重了多民族社会的特性与需求。

——整编自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第4卷

材料二   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宋代城市经济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了,前代坊市的格局被打破了,到处可以设店、肆和作坊,商业活动场所扩大了。东晋南朝以来的草市或墟市在各地普遍发展,其中有一些形成为繁荣的小镇市。大小城市、镇市和草市,织成了地方商业之网,与广阔的农村有了较为密切的联系,在生产最发达的两浙地区更加如此,可以说区域性市场在宋代明显地发展起来了。由于商业、交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卷入了市场。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上)》

材料三

名称创办时间创办地点创办人
江南制造总局1865上海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1866福州左宗棠
轮船招商局1872上海李鸿章
汉阳铁厂1890汉阳张之洞
北洋水师1885旅顺、威海李鸿章
京师同文馆1862北京奕䜣
威海卫水师学堂1890威海丁汝昌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学习图册》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耶律阿保机建立的“统治范式”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辽“重组其政治架构”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经济显著发展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洋务新政的主要举措。结合所学,从现代化的视角简要评价洋务新政。
7 . 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2023-06-28更新 | 53次组卷 | 45卷引用:[首发]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一书从“三个改变”论述了一个民族的崛起,即人心的改变、政治制度的改变和器物的改变。有关近代中国“三个改变”说法正确的是(       
A.林则徐、魏源等主张维新变法B.洋务派迈出近代化第一步
C.维新派最先倡导发展资本主义D.近代中国的改变始于人心
2023-06-05更新 | 113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江苏南通·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中东战纪本末》一书中指出:“古者列国分封,当王室多事之秋,犹有勤王之义旅。今旅顺失矣,盛京危矣,辇毂之下,烽烟渐近,而各省大吏,唯知自顾封疆。”该传教士认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清军的海防设施落后B.中央集权弱化
C.“东南互保”局面形成D.军事战略失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80年,经元善主持上海机器织布机局招股,他提到:“溯招商、开平股份,皆唐(唐廷枢)徐(徐涧)诸公因友及友,辗转邀集。今之登报招徕,自愿送入者,从此次始。”结果收效显著,募集资金远超原定40万两。据此可知(     
A.近代股票市场开始形成B.洋务企业组织形式走向近代化
C.兴办实业已成社会共识D.洋务运动依赖大众传媒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