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清代,户部银库“为天下财赋总汇”“各省岁输田赋、漕赋、盐课、关税、杂赋”,除存留本省支用、协济不足省份外,“凡起运至京者咸入焉”,执行着类似“国库”的功能。由表1可知,清政府支出剧增从而遭遇严重的财政危机的主要事件是(       
咸丰初年户部银库管收除在银数及各省解部饷鞘数量情况             单位:万两
年份旧管银数新收银数解部饷鞘数量开除银数实在银数
咸丰元年844.0962850.8529约6095鞘、500匣956.9910737.9581
咸丰二年737.9581836.1837约3661鞘、220匣1032.6172541.5246
咸丰三年541.5246475.3397约2543鞘、130匣847.1746169.6897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2022-05-28更新 | 165次组卷 | 3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广东专用)02
2 . 福州船政学堂的前学堂致力于培养轮船设计制造人员,后学堂培养轮船驾驶人员,二者都是典型的职业技术型专业,学制一般为三至五年,学生前三年学习理论知识,后两年外出“练船”进行航海实践。这反映出,洋务运动
A.重视发展民用工业求富B.人才培养目标求真务实
C.军工产品逐渐走向市场D.使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2022-05-14更新 | 20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质量测评冲刺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前期藏书家地域统计表

地域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北京山西
人数267247158743634
地域广东山东上海湖北江西四川
人数261712998
地域河北河南陕西湖南辽宁贵州
人数654433

——据《中国出版史游代卷上》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时,北京图书馆和出版总署编译局所藏1867年以翻译著作共有6686种,但“五四”以前翻译的图书所。1958年台北所谓“中央图书馆”编纂的《近百年来中译西书目录》,收录译自西文的书5047种,它受政治立场的影响,对许多存在偏见,导致了很多漏收,日本人实藤惠秀《中国译自日本书综合目录》,收录了从1868年至1979110年间的翻译著作5765种(次),与台北目录的5047种完全不重复,出版总署编译局所收录的译作有大量是上述两个目录都没有,例如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俄国民主主义,苏联著作等。而上述三个目录都不包含《东西学书录》(1899年,收录西、日文译作537种)、《译书经眼录》(1394年,在《东西学书录》基础上增加530余种)等所收录的译著。

——整理自《中国出版通史代卷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前期藏书家分布的地域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1867~1979年间中国翻译外书数量进行粗略估计,并分析各书目收录不全的原因。
2022-05-02更新 | 51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1860年,曾国藩在回复清廷关于“借洋兵助剿”及“采米云津”的上谕时,提出:“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据此可知,曾国藩的意图是
A.兴办洋务,鼓吹西学东渐B.变革制度,应对内忧外患
C.借师助剿,镇压农民战争D.仿制西器,维护统治秩序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
C.《海国图志》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022-04-19更新 | 545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1-2012学年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他们中的许多人曾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或直接参加者……由于他们个人的坎坷经历以及他们活动的范围大都处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前沿,这就使其对西学的观察、体认比他们的前者多了一份全面和深刻,能够超越‘洋务’,提出更新的‘借法自强’方案。”其意在强调该方案
A.折射出全面西化思潮出现B.以孔教名义提出了革命新要求
C.主张推翻传统的君主体制D.是东西文化冲突下的理性认知
2022-04-19更新 | 216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历,又称“阴历”、“农历”,是中华文明的一大象征。过去的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传统的中历既表现月亮的阴晴圆缺,又反映太阳的四时变化,是非常适合东亚社会的,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一用就是两三千年。

中历过去在东亚的通用,还具有国际秩序的象征意义。“正朔,所以统天下之治也。”(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四十《同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也曾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在朝贡-册封体制之下,通用或部分通用中国历法,是东亚传统国际秩序的象征。

使用统一的中历历法,曾经是东亚汉文化圈的传统标志之一。在漫长的岁月里,东亚人民依中历来生活、生产,大至国家大事,小至个人生日,无不以中历来记载。可以说,中历作为一种时间坐标系统,其影响已渗透到东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进入近代以后,东亚各国纷纷“脱亚入欧”(实是“脱中入西”),其标志之一,便是弃中历而改用西历。西历就是西洋历法,又称“阳历”、“公历”。西历是太阳历,只反映太阳变化,不反映月亮变化。从1873年日本率先改用西历,1896年朝鲜半岛开始使用西历,到1912年中国本土最终改用西历,短短四十年间,东亚各国完成了从中历到西历的转变,但在民间和民俗的层面上,中历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选自《新民晚报》2010.4.11 《中国岁时文化在东亚》


(1)根据材料,古代东亚各国为何大都采用中历?
(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别说明近代日本和朝鲜改用西历的原因。
(3)基于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岁时文化在东亚的变化?
8 .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
A.对列强的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
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
2022-03-15更新 | 278次组卷 | 60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佛山高明区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9 . 甲午战争之前,汉语中的“维新”一词,基本都指日本明治维新。1898年,“维新”的使用频率达到高峰,含义也发生了变化“今之世,一维新之宇宙也”。这反映出
A.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B.国人积极谋求救亡图存道路
C.传统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D.西方启蒙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10 . 19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支持浩罕国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法国控制越南,中法战争爆发。1874年日本侵台;1884年法国进攻台湾。据此构建的合适主题是(     
A.边疆危机B.瓜分狂潮C.救亡图存D.开眼看世界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