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19世纪70年代,冯桂芬提出枪炮武器要“自造、自修、自用”“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的主张。该主张在当时
A.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性B.推动了自强救国探索的兴起
C.使得洋务企业转为民用D.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本质
2022-06-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叙述,近代中国曾出现过一系列的努力,旨在改造政权到某一程度,使中国一方面得以顺利参加近代世界的种种活动,另一方面又无需彻底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以及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下列观点与该学者所述相符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民主共和”D.“德先生”与“赛先生”
3 . 近代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1818—1891)在其日记中写道:“西洋‘君德’、‘相业'在中国自古及今从未所闻,其国政开明、官吏选贤择能、议院服争无隐、政事一秉民意,西洋一隅为天地之精英所聚,良有由然也。”这反映了郭嵩焘
A.主张效仿西洋政体B.关注西方近代文明
C.指责清廷国政失策D.寄望中国风俗改变
2022-05-30更新 | 454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第十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纲领。因为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中体”和“西用”不会互相侵犯,“用”在“体”中会发酵。这说明“中体西用”的思想
A.束缚了知识阶层的思想进步B.无法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C.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促进了社会的新陈代谢
2022-05-01更新 | 21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4月份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5 . 19世纪70年代出使欧洲的刘锡鸿认为,英国确实没有残暴不仁之政,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他们曾来过中国“得闻圣教所致”,大清要富强,完全不必向他们学习。这表明刘锡鸿
A.固守“中体西用”思想B.坚持传统的“夷夏”观
C.蕴含救亡图存爱国情怀D.否认英国政体的进步性
2022-04-30更新 | 31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把近代的技术和制度视同枝叶的中体西用论,未能把欧洲文明作为基于与中国不同原理上的一种文化来进行把握。这种倾向也同样可见于洪秀全对基督教的理解,他认为欧洲宗教的基督教在古代中国也被信仰。由此可见,近代早期中国人的这些思维
A.促进了“西学中源”思想产生B.展现了中西文化根源的相似
C.有利于民众全面接受西方学说D.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社会变革
7 . 清朝内务府做钟处承造的“更钟”,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并能根据节气的变化调整“更”的长短,符合传统计时习惯。这反映了
A.西方计时手段改变了中国计时习惯B.清朝计时习惯落后西方
C.国人借鉴西学且保留自身文化特色D.中国文化融入世界市场
8 .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以部分“御史言官”和“翰林学士”为代表的清流派,借机攻击洋务派,认为数十年粉饰之局已彻底破露,其言论往往与民族主义、爱国之情、圣人之道联系在一起,在当时往往能“坐致时誉”,博得时人的喝彩。据此可知,清流派
A.抵制外国事物传承儒家思想B.揭露了洋务派卖国投降的实质
C.利用传统观念来攻击洋务派D.指出了洋务派器物变革的弊端
9 . 早在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就认定“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到1894年,张之洞仍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二十余年思想几无进步。这主要是由于
A.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B.洋务派的阶级局限性
C.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D.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2022-04-03更新 | 467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3月学科核心素养测评历史试题
10 . 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郭嵩焘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