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读右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在④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在②出现了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
C.在①建立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军用企业
D.在③开办了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2 . 《北华捷报》是上海出版的一份英文报刊,1853年4月23日报道:“南京于3月8日被叛军彻底包围,21日被攻陷……据说南京的清朝将军身先士卒,已在英勇作战中阵亡。”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报道中的“叛军”是指(     
A.太平军B.英法联军
C.义和团D.革命党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列下表对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进行成本分析。通过表格分析可知
面临的问题解决办法成本
缺少铁矿砂从120公里外的湖北大冶运输60两白银(每吨)
缺少焦煤从河北开平运输或从国外进口16两白银(每吨)
厂址位于大别山麓的低洼潮湿地带填土、垫高地基建厂30万两白银

A.近代工业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近代工业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C.近代工业创办克服了诸多困难
D.洋务派官僚草率决策影响企业效益
4 . 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迈出工业近代化的步伐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5 . 下图是1894年西方人绘制的东亚形势漫画。桥上的人是RUSSIE,水中鱼为COREE。若给此图命名,较为贴切的应该是( )

A.《中日争夺朝鲜图》B.《列强瓜分中国图》
C.《八国联军侵华图》D.《俄国居中调停图》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人口数据图

(1)请概括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说明影响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相关因素。
材料二     唐宋时期抑或唐宋之际的中国社会曾经发生了重要变革……其中,作为社会重要载体的城市可以说往往起着既引领社会潮流,又设置种种藩篱的双重作用。城市变革是唐宋社会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城市的变革昭示着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也是城市历史上人口流动频率较高的时期,城市变化是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集中表现,城市的数量、空间分布、职能和类型、人口数量和结构、人口流动、人口文化结构、城市网络体系、城市市场商品流通和商品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变化乃至社会变化的集中反映。
——宁欣 陈涛《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的缘起与启程》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唐宋时期城市变革的表现。
材料三       1876 年,唐廷枢在唐山开平考察建立煤矿的可行性后,向李鸿章报告,“欲使开平之煤大行,……苟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李鸿章让唐廷枢主持开平煤矿的筹备工作, 并派律海关道黎兆棠和前天津道丁寿昌会同督办。唐廷枢拟定的《直隶开平矿务局章程》规定,开平矿务局按照官督商办的方式组织,额定资本 100万两,各厂矿司事在股东中遴选,产品“按照市面价值,先听机器局取用”。1881 年,开平煤矿投产。由李鸿章奏准,开平生产的煤每吨征收税银由六钱七分二厘改为一钱,“以恤华商而敌洋煤”。1886 年成立了开平铁路公司。 1888 年又将该路修筑至大沽。开平煤矿产量逐年增加,1889 年已达到 24.7 万吨,并迅速占领了天津市场。80 年代结束时,天津市场上的洋煤从原来的将近 20 万吨,降至仅 120 余吨。
(3)结合所学概括开平煤矿创办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指出开平煤矿创办后所起的作用。
7 . 棉纺织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
材料一   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
——[元]《木棉歌》
材料二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御制棉花图》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直隶总督方观承以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
《棉花图》有图十六幅,计有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都配有文字说明和七言诗一首,似连环画。书前收录了康熙《木棉赋并序》,是我国仅有的棉花图谱专著。
(1)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中国古代棉纺织业的主要信息。
材料三  (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年老的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四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销减大半。
——包世臣《安吴四种》
(2)与材料三相比,指出材料四反映的经济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材料五     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
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结合材料五和所学,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
8 . 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秦国在①修建了防洪灌溉工程B.唐朝江南货物可由③漕运至②
C.洋务派在⑤创建近代军事工业D.中国最早的民资企业在④诞生
2014-04-16更新 | 51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学期统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学家徐中约指出:“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外省大员在国是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作者所阐述的核心意思是
A.清政府权力的转移有利于社会进步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C.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满族贵族统治的瓦解
D.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移到汉人
10 .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实质上是
A.以工场手工业代替简单协作B.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C.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D.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