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9 道试题
1 . 下列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的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2 .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特点符合上述材料的描述
A.林则徐B.曾国藩
C.洪仁玕D.康有为
2014-07-21更新 | 286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3-2014年江西南昌三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世纪中叶,“清政权所关心的主要是维护中国地主文人学者统治阶级对它的忠诚,并借此镇压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平息沿海英国人的滋事,起初只被当作一个次要的小问题”。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论述的历史事件有
A.虎门销烟与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与台湾反割台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
2014-06-03更新 | 2052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阶段考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估计表,据此可知
国别铁路建筑年代里程(公里)投资估计(百万美元)
中东铁路1898-19031721189.3
胶济铁路1899-190444615
滇越铁路1903-190946432
南满铁路1899-1903110549
广九铁路(英段)1907366.7
合计3772292

A.甲午战后外国加强了对华商品输出
B.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巩固在华势力范围
C.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经济
D.甲午战后外国侵华以修筑铁路为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以下图片资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最能说明“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偏离轨道的插曲”这一观点的是
A.B.C.D.
2014-02-25更新 | 384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853年5月21日伦敦一家大茶叶公司的一段通信中写道:“上海的恐慌据报道达到了极点。黄金因人们抢购贮藏而价格上涨25%以上,白银现已不见,以致英国轮船向中国交纳关税所需用的白银都根本弄不到……每年在这个时候都已开始签订新茶收购合同。可是现在人们不讲别的问题,只讲如何保护生命财产,一切交易都陷于停顿。”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经济危机制约了中英贸易
B.李秀成率领太平军大举进攻上海
C.太平天国运动引起了社会动荡
D.英法美在上海展开租界争夺大战
7 . 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持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总理衙门失策和朝廷猜忌
B.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见
D.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不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这表明李鸿章
A.认识到了中国贫穷的根源B.发现了洋务运动的根本弊端
C.找到了工业生产的规律D.认为办洋务运动的重心应该转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福州船政学堂在第一批报名者当中,大多是如严复一样的清贫子弟,吸引他们的是学堂不但包吃穿住,而且每月发放4两纹银以供家用……报名者必须由当地士绅做担保。严复的叔叔是个举人,母子俩请他担保,举人对这种新学堂绝无好感,当即回绝。严复和母亲只得痛哭跪求,方才勉强同意……另据资料,清政府官派第一批留美学生中没有一个满洲贵族子弟,也没有一个高官子弟,上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中国社会
A.传统思想,华夷观念根深蒂固
B.孔孟之道,科举考试仍为正途
C.洋务推动,西方科技深入人心
D.除旧布新,维新思想日益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