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在中西两大文明的激烈碰撞中,出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期(甲午战前)经世实学派最先认识西方工业文明的实用价值,但是他们基本上是在研究和实践经世之学的基础上来吸收西方文明,他们均受过中国传统经学极深厚的陶冶,因而在接受西学时总是选择引起最少扰乱的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被认为是最好的选择。从世界文明史角度来看,本土文明对异质文明的吸收,一般都容易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调和和折中的模式。要淡化中国人对异质文明的疏离感、距离感,需要一种调和模式,“中学文体,西学为用”适应了这种需要。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在“师夷长技”主张初兴之时,开明的洋务派人士所重唯在强兵,富国一事不在考虑重点之列。后来洋务派在实践中逐步明白了西方列强之强是由于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从而认识到中国只有视富强为一体,走“寓强于富”“先富后强”这条路,才能使国家强盛。所以在光绪初年,一批开明的官僚士大夫掀起了一股“重商富民”的思潮。所谓“重商”,亦即李鸿章所说“振兴商务”,其含义已不限于传统上狭义的重视商业,而是表示注重提倡和大力发展工矿、贸易、交通、电讯、金融等实业。

——摘编自巩宝平《天人之际:中国传统思想》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被认为是最好的选择”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2年,英商查顿、马地臣在广州正式创办怡和洋行,从事鸦片走私活动,他们是当时最大的鸦片走私进口商。同时,他们为英国政府制定对华政策提供了大量情报。1842年,怡和洋行总公司由广州迁至香港。1843年,上海怡和洋行成立,为各英商代理业务,出口中国丝、茶。19世纪60年代,怡和洋行公开进行鸦片贸易。1872年后,因鸦片进货价格敌不过在印度有深厚基础的沙逊集团,怡和洋行放弃对华进行鸦片贸易。

材料二  1880年后,怡和洋行逐步转入贸易服务性行业,经营各种类型产品的进出口服务贸易,先后开办如上海纺丝局、怡和轮船公司、怡和丝厂等各类企业。同时,怡和洋行通过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以关税作保证,在伦敦筹集资金对中国发放各种借款,进行资本输出,先后贷款给清政府建造京沈、沪宁、沪杭等多条铁路。中国境内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即由怡和洋行擅自修建。1873年,曾担任怡和洋行船舶代理业务的买办唐廷枢入主轮船招商局,对其实施股份制管理改革,使招商局生意大获起色。私营上海公益纱厂的创办者祝大椿曾利用怡和洋行打开销路,使企业获得较大发展。

——摘编自秦亢宗《流金岁月:上海名商百年史话1843~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80年代前怡和洋行商业经营活动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怡和洋行的在华活动。
2022-07-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在论述中国某类企业时指出:“这一类企业,由国库支付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因此,其生产不是价值规律制约下的商品生产。”该学者评述的“这一类企业”是
A.明清时期的手工业工场B.洋务派创办的军用工业
C.实业家创办的民族工业D.近代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后起之秀,他主持的“湖北新政”是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治理湖广近20年,以一己之力推动武汉乃至湖广洋务,既有兴办近代工业,编练新式军队,又有兴办新式学校,还有市政建设,使武汉成为国内瞩目的洋务重镇,他创办的汉阳铁厂其企业规模和设备当时在远东堪称第一.他在湖北的建树成为日后辛亥革命的基础,孙中山曾称“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毛泽东曾说:“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摘自陈均《儒家心态与近代追求》等

材料二1938年6月,日军集中25万兵力、120艘舰艇、300架飞机进行进攻武汉的作战.日军企图通过进攻武汉,彻底打垮国民政府,使之成为“地方政权”,以“迅速解决中国事变.”中国军事委员会成立武汉卫戍司令部,部署武汉会战。参加武汉会战的中国总兵力达100万人。中国确定了“战于武汉之远方,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的作战方针,予敌以最大消耗,粉碎其继续进攻之能力。武汉保卫战历时近5个月,迟滞了日军进攻,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基本上完成了掩护人力、物力向西转移撤退的任务。武汉会战后,蒋介石发表谈话说:“抗战军事之胜负关键,不在武汉一地之得失,而在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动员.”

——商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张之洞在湖北的洋务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抗战初期武汉保卫战的历史意义。
2020-08-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们可以把鸦片战争的失败归因于当时中国生产力的落后,毕竟,中英对抗是近代工业国家与原始农业国家的对抗,军事技术的时代差距是任何因素都不能弥补的。但是,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能归因于当时中国生产力的落后了,因为当时的中日两国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都是靠购买西方武器来打仗的,就财富和金钱而言,中国甚至要远远超过日本。
材料二: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曾说:谁掌握了海权,谁就掌握了历史的命运,海权是通过一场海上决定性会战来决定的,而海上决定性会战的胜负是由交战双方的战术火力强弱决定的。
材料三:许华认为:“陆军出身的丁汝昌根本就不懂海军战术,在北洋海军的战役指挥方面,明显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失误:一是在黄海海战中采用了极为不利于实施战场机动与发扬火力的错误阵法与错误战法,造成北洋海军在海战中损失惨重。”杨志本则认为:如果北洋舰队也摆出“单纵列”队形,和日本联合舰队形成同向异舷交战,战役的过程和结局就可能完全改观了。
材料四:中国的“洋务运动”却违背了军事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在“中体西学”思潮的误导下,错误地采取“单骑突进”的方针,企图在整个腐朽的社会系统中培植出一个现代化的军事子系统,致使北洋海军——这个现代化军事子系统非但得不到其他社会子系统的支持,反而遭到其他腐朽的社会子系统的侵蚀,而不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最终在与外部强敌的碰撞中粉身碎骨。
材料五: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最早受挫于“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性事件则是“甲午战争”惨败,这场惨败引发了中国社会的长期动荡,把中国现代化进程逼入坎坷凶险的途径,并差点使我们民族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万劫不复!

——以上材料均摘自2010年10月9日《文汇报》


(1)材料一中所述中国“靠购买西方武器来打仗”最早始于何时?为改变此种状况,国人开始创办军事工业,其代表为何?
(2)材料一认为“当时的中日两国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就财富和金钱而言,中国甚至要远远超过日本。”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材料二和材料三认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述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对中国造成的深远的影响。
2016-11-18更新 | 9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