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以及中国内地沾及寄存栈房之益,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享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嗣后如有因以上加让之事应增章程、规条,即载入本款所称之行船通商条约内。

——《马关条约》


(1)史料主要体现了《马关条约》的哪些内容?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条款对中国的影响。
2023-09-1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16课学习讲义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着)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材料二 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以上材料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咸同年间清廷多“病”缠身的原因。
(2)辜鸿铭为什么称“湘乡曾姓者”为“时髦”的郎中?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伤感”的主要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的中国大事记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   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兴宝藏。凡金、银、铜、铁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

——《资政新篇》

材料四   购买外洋船炮,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1864年)

材料五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机器制造的军事工业。1876年,李鸿章又派唐延枢以官督商办形式筹办开平矿务局,这是一家大型新式采煤企业。……洋务派后期,少数“官督商办”企业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从而产生了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等改编

主题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材料六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边疆危机,清政府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军事压力及其近代领土的要求,而清政府对于边疆地区松散的统治,已无法克服眼前的危机。因此,清政府只能在武力面前重新建立一个更为严密、集中、强有力的统治体制。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1885年,在台湾设置行省,在澎湖设立总兵,并修筑新式炮台。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置东三省总督巡抚,废除旗官,民事政令划一,统归于州县;军政事务归东三省总督掌管,统一军队指挥权力;并设置了许多兵备道,负责边务和对外交涉。

——摘编自张峥荣《清末治边政策的转变与近代中国的国家整合》

材料七   首相伊藤博文通过对日本政治状态的观察,认为将公众注意力转移到与中国的冲突一些有吸引力的事情上来是非常有必要的……日本显然正在冒充被压迫地区的朋友。日本声称要在朝鲜保证驱逐中国人和维持国家主权下和朝鲜签订条约。根据这个陈述,日本是朝鲜的朋友和保卫者。

材料八   《悉尼先驱晨报》对具体战况的报道

战况报道
丰岛海战当这两方相互接近的时候,日军注意到一艘中国旗舰未向他们致意,并且拿出枪向他们逐渐接近。之后,中国人很快开火。日方立刻用炮弹回击这一挑战。
旅顺大屠杀从伦敦《泰晤士报》的记者得到消息证实了日本占领了旅顺港,“进入这个地方后,映入日军眼帘的是无头的一些朝鲜人和其他日本人。他们在袭击开始前被中国人抓到。眼前的景象激怒了日本人,以至于他们不再限制自己的军队,并且几乎没有一丝饶恕。”

注:《悉尼先驱晨报》是澳大利亚最早的商业性报纸。甲午战争期间,《悉尼先驱晨报》对甲午中日战争做了相关报道。以上材料皆来自此报纸的报道。

材料九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基础测评*
(1)历史事件的发生具有内在联系,结合材料一图示及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分析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指出19世纪中期的中国社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点?
(2)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既是旧式的农民战争,但又带有新的时代特点”,请结合材料二、三加以论证说明。
(3)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曾国藩、李鸿章的共同主张,并说明提出主张的背景。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概括洋务运动对推动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的贡献,分析洋务运动破产的主要原因。
*能力提升*
(5)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清末治边政策。
(6)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藤博文的这种想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7)材料八中可以确定的史实有哪些?哪些属于失实报道?指出导致《悉尼先驱晨报》失实报道的因素有哪些。
*历史纵横*
(8)据材料九,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2023-09-07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16·纲要上第16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18351911年)曾经说“中国并没有触怒任何人……她只是一个老大的病夫,过了若干世纪的太平岁月,无形消失了活力,现在正当她慢慢复苏的时候,却被这短小精悍全副武装的日本扑到身上……”


(1)材料中“老大的病夫”指什么?她病在哪里?“慢慢复苏”又指什么?试简单举例说明。
(2)“却被这短小精悍全副武装的日本扑到身上”指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2022-08-20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帝国主义的大炮使“天朝上国”终于从“华夏第一”的迷梦中惊醒,使中国被迫驶进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国、法国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从物质层面看,虽然建立了各种机器工业企业、开矿、架电线、筑铁路、造轮船,但仍只有量的积累,而远未达到质的突破,仍处于有工业而无“化”的程度。

从制度层面看,虽然建立起仿照西方民主政治的共和国政府机构及议会、宪法。但这种模仿只勉强做到“形似”。总统、内阁、议会、宪法、法院、法律、地方自治等,一直处于徒有其形而缺乏其相应的内容的状态中。

——摘编自莫华生《近代中国开放及近代化的历史反思》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第三次战争的名称及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分析该条约对中国造成的主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的内容,说明材料一中三次战争对我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方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材料二   条约原文:“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三   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四   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团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自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1)指出材料一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代官员怎样的心态?
(2)指出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哪一条约?此款条约还包括哪些内容?(列举2个内容即可)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你认为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左宗棠作了三路出击收复伊犁的部署,并于1880年5月移营哈密。7月,曾纪泽赴彼得堡谈判,经过半年多的“虎口索食”般的反复交涉,双方代表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

——摘编自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日陆军自海上分别登陆台湾西岸及南端,海军陷旗后(高雄),凤山不守,台南陷于重围。刘永福以援断饷绝,事不可为,西去厦门。十月二十一日,日军入台南。不及万人的义勇军及黑旗军对抗数万人,明知势不相侔,仍能喋血奋战四月有余。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左宗棠为解决新疆危机所做的主要贡献。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2019-11-07更新 | 9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9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5.16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随堂练习
8 . 近代以来,列强侵华,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年—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仍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中“第一次灾难”指的是什么事件?请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第一次灾难”给中国耻辱性失败的根本原因及最主要的影响。
(2)材料中为什么说“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产生了一个新中国?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因素?
2019-10-1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泸西县泸源普通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中国经济地位变迁

材料一   公元960—1280年间宋王朝的集约与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在此期间人均收入提高了1/3,而人口几乎增加了1倍。到了13世纪,由于水稻种植的广泛发展,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1700—1840年间人口增加了3倍多,但人均收入并没有下降。

材料二   中国在之前的近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到了19世纪90年代,他的这个位置被美国所取代,中国GDP被美国超过的确切时间,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1895年。

——以上材料均出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问题:
(1)导致13世纪时,中国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的原因有哪些?
(2)1700—1840年间人口增加了3倍多,但人均收入并没有下降的原因何在?
(3)至1895年,美国经济何以能超越中国?
(4)怎样看待两千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地位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