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下图为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日舰队的隶属关系表。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是(       
A.军队贪污腐败盛行B.洋务派任人唯亲
C.军队指挥体系落后D.舰队数量的过多
2024-01-30更新 | 63次组卷 | 26卷引用:新疆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89411月,日本驻美国公使栗野慎一郎在美国《北美评论》上发表文章声称∶“这场战争在一定程上是现代文明势力与世界上最强大和最顽固的保守主义惰性力之间的斗争。”粟野慎一郎的言行表明,当时日本(     
A.深受《独立宣言》的影响B.获得了西方列强广泛支持
C.致力于推翻中国封建制度D.意在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
2022-12-07更新 | 321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2022-11-03更新 | 1789次组卷 | 101卷引用:2011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第一学期高考模拟历史卷
4 . 严复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替矣。”这场战争之后(   )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021-08-22更新 | 661次组卷 | 84卷引用:2015届江苏连云港等四市高三第一次调研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斗争B.黄海海战
C.左宗棠收复新疆D.反割台斗争
6 . 《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500里长、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实际上英国海军中有位军官还拥有“长江海军少将”的头衔。该现象发生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B.“二十一条”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D.《马关条约》签订后
2021-01-16更新 | 556次组卷 | 3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11月)历史试题
7 .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开设银行,但数量有限;甲午战争后,开设的银行越来越多,一大批中外“合办”银行出现,纷纷给予清政府大量借款。这些银行的设立
A.推动了中国金融业的近代化B.说明西方侵略中国方式有所改变
C.解决了民族工业的资金问题D.加剧中国通货膨胀影响中国发展
2020-11-25更新 | 1234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1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欧洲势力独霸中国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2020-09-22更新 | 192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1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毕业班高考模拟考试历史卷
9 .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020-09-22更新 | 430次组卷 | 9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10 .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条约内容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B.②③①④C.①③④②D.③①④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