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00年7月14日,闽浙总督许应骙同俄、英、美、日等六国签订《福建互保协定》,提出“鉴于两江、两湖、两广及安徽等省督抚与各国驻上海领事磋商后,现已同意采取互保措施……福建省当局已决定按照两江及上述各省所达成的协议行动”。这一协定(     
A.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表明清政府中央权威的式微
C.是对清廷沦为洋人朝廷的回应D.促成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
2023-11-2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1年,留日学生发表的《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认为,义和团运动代表了“中国民气”,其反抗列强侵略的英勇行为“振刷”了中国的国民精神。据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A.振奋了中国人民反帝精神B.促使大批的学生留学日本
C.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D.导致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
2023-11-21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义和团运动后,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句话体现了义和团运动(     
A.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B.推动了清政府的洋务运动
C.使帝国主义彻底放弃侵略中国的企图D.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嚣张气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肇端于山东地区零星发生的民教冲突,从1899年起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迅速发展,演变为一股席卷整个北中国的排外浪潮。这股浪潮(     
A.阻止了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B.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C.使列强认识到“瓜分一事,实为下策”D.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致使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在反洋教斗争中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该运动(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色彩B.粉碎列强瓜分中国企图
C.深受西方宗教思想影响D.加速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一位德国军官这样回忆在中国经历的一次战斗:“其成员展示出非凡的勇气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虽然他们只装备了剑、梭和刀,但他们在我们的死亡火力下依然不停地前进着。”此处“他们”所从属的组织是(   )
A.北洋舰队B.义和团C.太平军D.兴中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为陈独秀不同时期对义和团的评价。据此可知(       

1918年

1924年

产生义和团这怪物,原因在于:第一道教,第二佛教,第三孔教,第四以儒释道为精神的中国戏剧,第五“仇视新学妄自尊大之守旧党”。
——摘编自《克林德碑》,《新青年》第5卷第5期
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排外,他们不看见义和团排外所以发生之原因——鸦片战争以来全中国所受外国军队、外交官、教士之欺压的血腥与怨气!
——《我们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向导》第81期
A.实物史料的价值高于文献史料B.口述史料应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C.多方史料互证可确认历史事实D.时代背景可能影响撰述者认识
2023-11-13更新 | 244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00年,按照惯例江浙两省漕粮由轮船招商局承运,从二月初起由海道运往天津交兑,八月份清廷却要求将漕粮改解山西,这致使两省的漕粮奏销都出现了费用增大、损耗过多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       
A.说明洋务运动促进漕粮海运B.严重动摇清政府统治根基.
C.受到北方政局不稳定的影响D.源于南方革命运动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如图是1900年前后义和团团民所散发的揭帖漫画。画面上,身着官服的监斩官一声令下,弓箭手向被缚的猪身上射满了箭,刀斧手也砍掉了一堆羊头。作品利用谐音艺术,“猪”者。“主”也,“羊”者,“洋”也。漫画所述现象主要反映当时(     
A.朝廷杀团民B.团民想象丰富C.民族矛盾尖锐D.清朝实施新政
2023-11-0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晚清时期,山东教案(又称反洋教斗争)频发,面对洋人、教士的侵略与违法行为,山东形成了包括封建官员、地主士绅、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城市平民、吏役兵丁、无产者等的反洋教大联合。由此可见(       
A.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B.清廷中央集权式微
C.传统文化排斥洋教文化D.中外民族矛盾深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