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属于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A.义和团运动B.戊戌变法运动
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
2 . 20世纪初,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了“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结论,其直接原因是。
A.扶植清政府统治中国
B.义和团运动的英勇反抗
C.太平天国运动的斗争
D.辛亥革命
3 .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计划
③需要调整侵华政策
④认识到中国人民拥有不屈的斗志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 . 研究发现义和团开始广泛宣传拆毁铁路、电线杆,正是在列强以战争胁迫清政府镇压义 和团的时候”。这说明义和团的这些行为
A.是国人盲目排外的反映B.是蓄意破坏财产的罪行C.是取得军事胜利的需要D.是引发列强侵华的根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19世纪末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传教士)渗透,传统的社会体系发生了动摇,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这说明义和团运动
A.准确分析了中国国情B.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改变
C.具有广泛群众基础D.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为《义和团的卡秋莎》(“卡秋莎”是火箭炮的代称)。

该图片反映了义和团
A.对西方近代技术有了理性认识B.用新式军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C.对外来文化持全面排斥的态度D.阻碍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
A.随斗争形势需要从使用到排斥外来文明
B.放弃“扶清灭洋”的初衷
C.认清了清政府本质而转移斗争主要矛头
D.对清政府并未放松警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庚子记事》中记载:“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曾有学生六人仓皇避乱,因身边随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途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非命。”这一记载
A.赞颂义和团视死如归
B.体现义和团反侵略的决心
C.是文人诽谤农民阶级
D.反映了义和团的盲目排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革命逸史》中记载,维新派的激进分子秦力山曾在义和团运动期间,只身赴天津求见义和团掌拳大师兄,痛陈变法之利害,结果被义和团斥为“二毛子”(清末称为洋人办事的中国人)。这反映出
A.义和团对清政府革新失去信心
B.普通群众缺乏国家意识
C.西学东渐遭到底层民众的抵制
D.维新派注重发动民众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简表

国别势力范围割占或租借地
德国山东强租胶州湾
俄国长城以北和新疆强租旅顺、大连
法国广东、广西和云南强租广州湾
英国长江流域,云南、广东强租“新界”、威海卫
日本福建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备注:“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强占,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的地区。租借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超过100年,期满归还。“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他国家染指。

材料二   当西方列强和日本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时候,美国正热衷于同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美国立即把注意力转向了中国,想在中国夺取港湾,但当时美国尚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国内又掀起了反战运动。在这种形势下,1899年9月,美国向列强提出了所谓“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特权前提下求“利益均沾”、贸易机会均等。主要内容有: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门户开放”政策,是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利益均沾”原则在帝国主义时代的新发展。

材料三   阅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中的几段叙述: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承认,“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1)阅读材料一,指出哪些因素导致了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结合材料二,指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这一政策使列强侵华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
(3)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二,分析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完全殖民地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