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0年6月,清王朝向外国列强宣战、东南地区的张之洞、刘坤一等督抚出于各自利益,谋求维护东南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与英国等列强达成《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使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这一事件表明
A.中外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B.列强采取分而治之政策
C.清朝统治根基已严重动摇D.清政府已成为洋人朝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义和团在《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中写道:“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根据材料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义和团反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B.义和团的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主义
C.义和团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D.义和团阻止了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2021-01-24更新 | 340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人说清朝表面上亡于1912年,实际上亡于1900年,这句话体现在
①镇压义和团运动   ②在北京设使馆区
③惩办“首祸诸臣”   ④张之洞、刘坤一等东南各省督抚与列强签订《东南保护条约》等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 . 孙中山指出,庚子年的义和团,是中国人的最后自信思想和最后自信能力去同欧美的新文化相抵抗。由于那次义和团失败以后……中国人的自信力便完全失去,崇拜外国的心理便一天高过一天。在此,孙中山
A.肯定了义和团的反帝精神B.认为义和团成员盲目排外
C.强调了民族自信的重要性D.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日本福岛少将遂到英军司令部会见盖斯里中将。中将日:“英美两军愿随贵军行动,一起向北京进军。”这一场景出现的背景是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C.义和团运动的扩展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前期,宗教仪式中的礼拜祷告等活动都是日常化的,而且要求十分严格,如在做礼拜时,从前一天开始且其“城市各馆,极力铺陈”。到太平天国后期就大不相同了,常熟县某汤姓地主在日记中记载了一钱姓太平军高官敬佛崇道的事情,佛道本是上帝极力破除的偶像之一。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在很多时候不再强调宗教的力量,而是通过华夷之辨、 满汉之仇来激发人们对清政府的仇恨,其他实力割据者在壮大自己时也都没有再从宗教的角度去努力。

——摘编自王蒙《多元的上帝观:太平天国宗教文化研究》

材料二   帝国主义者没那么好心,在国内现代化已经完成差不多之后,又义务帮助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他们到中国是来殖民、占领、掠夺、剥削的,最终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受到严重威胁,这种威胁到1900年达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中国传统的农耕宗法社会受到严重冲击,甚至有无法维持下去的危险;习惯了旧有生产生活方式的中国农民以及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清朝贵族,这两个过去的对立阶级,现在却破天荒地团结起来,捍卫自己的吃喝住穿,只是碰巧,他们的努力和爱国这样一个光荣的目标重合了。

——摘编自张濒《对唯物史观中历史进步思想的反思——以义和团运动评价为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宗教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作用的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义和团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指出:由于义和团运动盛期的民族信仰狂热和“剿灭洋鬼,的狂热都是建立在非理性基础之上,所以它们不仅在运动失败之后急遽瓦解,而且更进一步普遍堕落为极端的恐洋或崇洋。这反映了
A.“扶清灭洋,违背现代化潮流B.义和团运动助长盲目崇外心理
C.仇外心理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D.国民心态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
9 . 1902年,严复评议义和团运动时说:“庚子妖民愚竖……特愚妄愤庚,而其术又纯出于野蛮。”严复旨在说明这一运动具有
A.爱国性B.排外性C.落后性D.进步性
10 .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B.推翻清朝统治
C.掀起民主革命D.寻求救国之路
2020-08-07更新 | 769次组卷 | 54卷引用:2010年河北省蔚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