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面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对该形势图解读正确的是,当时中国
A.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
C.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形成D.民主革命的迅速发展
2020-05-06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第二中学高三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2 . 下面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对该形势解读正确的是,当时中国
A.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民主革命的迅速发展D.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形成
2020-01-25更新 | 394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笔下拳民

义和拳谓铁路电线,皆洋人所借以祸中国,遂焚铁路、毁电线,凡家藏洋画洋图皆号“二毛子”,捕得必杀之。义和团自谓能阻枪炮不发,又能入空中指画则火起,刀槊不能伤……近邑无赖,纷趋都下,数十万人,横行都市。夙所不快,指为教民,全家皆尽,死者十数万人。杀人刀矛并下,肢体分裂……义和团无故杀了德国公使克林德氏,各国联军打破了北京城,为须要中国在克林德被害的地方设立一块石碑,方肯罢休。你说中国何等可耻!义和团何等可恶!

——陈独秀“克林德碑”原载《新青年》5卷5号1918年

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杀死德公使(克林德)及日本书记官,看不见英人将广东总督叶名琛捉到印度害死,并装入玻璃器内游行示众!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损害了一些外人的生命财产,看不见帝国主义军事的商业的侵略损害了中国人无数生命财产!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杀人放火的凶暴,看不见帝国主义者强卖鸦片烟、焚毁圆明园、强占胶州湾等更大的凶暴!……剧烈的列强侵略,激起了剧烈的义和团反抗,这种反抗也是代表全民族的意识与利益,决不是出于少数人之偶然的举动。

——陈独秀“我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原载《向导》周刊1924年


问题
(1)陈独秀先生的一生多次站在了中国近代文明探索的前沿,举出一个事例说明。
(2)比较陈独秀先生两篇文章中对于义和团看法的差异。
(3)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2019-11-0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练习(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00年6月,清政府颁发了《团规》规定“各团师兄如遇调遣出征,当谨遵号令”;“生擒洋人及教匪”首要,缴获敌人器械,在京应交统率王大臣,在外交地方大吏验明,分别办理;“教匪”产业和一切仕物,要封闭入官,变价充公,不可烧焚掠夺。其意图是
A.利用洋人绞杀义和团运动B.鼓动义和团激烈地反帝斗争
C.保护洋人的生命财产安全D.把义和团纳入可控制的范围
2019-12-12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郡中学、雅礼中学、河南省南阳一中、信阳高中等湘豫名校2019年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9-10高一上·山东聊城·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面19世纪末流传于民间的宣传画,该图最有可能和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太平天国B.维新变法C.义和团D.辛亥革命
2019-09-05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聊城一中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10高一上·广西柳州·期末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6 . 使帝国主义认识到“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图强的决心
B.义和团抗击侵略的斗争精神
C.辛亥革命的坚决反帝态度
D.太平天国的反侵略斗争
2019-09-0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铁一中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据史料记载,义和团拆毁铁路的缘由是“意谓前既拒杀官长,祸必不免,毁路所以阻兵,烧站而死西人,更可图快”。此材料意在说明义和团拆毁铁路
A.阻止了八国联军侵华B.是盲目排外的行为
C.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D.是战争形势的需要
8 . 对图2和图3两幅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图2虎门销烟                  图3扶清灭洋
A.都倡导民主革命B.都主张学习西方科技
C.都反抗外来侵略D.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者。——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吏新编》
材料三: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虐同群。——《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四:图二

材料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回答:
(1)图一签订于哪一年?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变化?
(2)材料二中的“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分别指什么事件?
(3)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4)材料三反映了义和团对“洋人”和“清政府”怎样的态度?为什么?
(5)图二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有何主要影响?
(6)依据材料五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实际反帝效果。
2016-11-18更新 | 5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一第一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百度对“近代化”词条的解释为: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下列主张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是(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①②B.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⑤
2016-11-27更新 | 103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