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为什么说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2020-11-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 简答题专练
2 . 西太后及想实行废立的亲贵,顽固的士大夫及顽固爱国志士,都与义和团打成一片,精诚团结去灭洋,以为灭了洋人,他们各自的公私目的都能达到。材料不能说明
A.当时多种政治势力都把义和团当作实现自身政治目的的工具
B.义和团成为当时多种政治力量利用的对象,是义和团失败的原因
C.义和团是当时非常重要的政治力量,成为所有政治势力拉拢的对象
D.灭洋成为当时多种政治力量实现自己政治目标的前提
2020-10-2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来这块克林德碑,是庚子年议和时设立,向德国赔罪的。为何要设立这块碑向德国赔罪呢?因为义和团无故杀了德国公使克林德氏,各国联军打破了北京城,为(此)须要中国在克林德被害的地方设立一块石碑,方肯罢休。你说中国何等可耻!义和团何等可恶!

——1918年陈独秀《克林德碑》

材料二   义和团,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重要事件,其重要不减于辛亥革命,然而一般人不但忽略了他的重要,并且对他怀着两个错误的观念:

第一个错误的观念:憎恶义和团是野蛮的排外。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排外,他们不看见义和团排外所以发生之原因——鸦片战争以来全中国所受外国军队、外交官、教士之欺压的血腥与怨气……

第二个错误观念:以为义和团事件是少数人之罪恶,列强不应因少数人之故惩罚全中国人民以巨额负担。他们不曾统观列强侵略中国,是对于全民族的,不是对于少数人的;剧烈的列强侵略,激起了剧烈的义和团反抗,这种反抗也是代表全民族的意识与利益,决不是出于少数人之偶然的举动。

——1924年陈独秀《我们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对义和团评价有何变化及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历史学家有时也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学家往往修正自己的史学观点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2020-11-20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新津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4 . 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大夫。”容闳在这里
A.肯定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
C.反帝斗争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D.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
2020-05-2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应该说,20世纪中华民族的觉醒,奋起进行民族解放运动并最终取得胜利,其起点正是发生于19世纪末的这场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主张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进行全面改革,其最主要的出发点也是爱国、救国、强国。在中国近代存在两种爱国主义。其中一种爱国主义主要由下层劳动人民所体现,他们主张正面抗击外国侵略,以保卫国家的主权和争取民族的独立。另一种爱国主义则主张通过“自强”来救亡图存,戊戌维新的爱国主义就属于这一种。这种爱国主义认为,致使中国陷入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在内而不在外——不在于列强威胁,而在于中国自身的“劣”和“弱”。而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办法,不在于对外正面抵抗,而在于对内改革。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存在两种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分析戊戌变法“另一种爱国主义”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反映了1861~1898年中国教案的情况
时间
数量
项目

1861-1894

1895-1898




房产、地产纠纷193
文化、习俗冲突133
口角细故70
干涉词讼20
团会对教民的打击011
其他52

促成表中教案不同类型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
A.中国军民的团结对敌B.中西文化观念巨大反差
C.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7 . 1900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横滨创办了半月刊《开智录》,他们在发表的文章中写道:“人无独立之性,是为奴隶之人,国民无独立之性,是为奴隶之国。余于是更日:国民无义和团之精神,是为奴隶之民,故余愿义和团之精神,非山东内数千万人之所独有,而愿全中国四万万人所共有也。”这可以用来说明义和团运动
A.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发展的原因B.得到了国内民众的普遍认可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
2020-08-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的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 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下列最能说明该材料意图的是
A.揭示义和团运动的原因B.义和团的斗争方式不恰当不当
C.赞扬义和团反抗侵略D.义和团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2020-05-2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列强的步步紧逼使曾经统一富强的中国山河破碎,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英勇、血性,然而反动卖国的清政府却签订了这样的条约内容“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斗争……拆除北京至大沽口沿线炮台……”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义和团前期揭帖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义和团后期揭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清政府在“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条约内容的特点,并简述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义和团运动前后期的斗争主张的不同,并指出义和团动的特点及失败原因。
2020-03-0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百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简表


材料二   当西方列强和日本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时候,美国正热衷于同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美国向列强提出了所谓“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贸易机会均等。

材料三   阅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中的几段叙述: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承认,“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1)阅读材料一,指出哪些因素导致了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结合材料二,指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列强侵华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完全殖民地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