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900年6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的名义向十一国宣战,邮政大臣盛宣怀以及两广总督李鸿章等则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由此可知
A.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朝廷B.中央权威的式微
C.地方督抚摆脱了中央节制D.外交近代化取得了重大突破
2022-02-2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黄河双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如图是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北京城的示意图(局部)。该时期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D.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政治史起于1840年前后的鸦片战争,讫于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新中国成立后,1950—1966年为晚清政治史新体系构建阶段。这一时期晚清政治史研究的一个变化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把晚清政治史的研究完全从清史学科中剥离出来,归属于中国近代史学科范畴;另一重大变化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将现代化叙事模式当作资产阶级史观加以批判和摒弃,构建起一个纯粹的革命史体系。这个革命史体系以阶级斗争为主线,以“两个过程”为基本发展线索,揭示晚清中国半殖民地化和半封建化过程,突出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过程,并以“三次革命高潮”和“八大事件”为具体内容。“三次革命高潮”,即第一次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第二次为戊戌变法和义和团反帝运动,第三次为辛亥革命。“八大事件”,即两次鸦片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一时期的国内晚清政治史研究,都是在这一体系之下展开的。但在“八大事件”的研究中,洋务运动虽然历经30余年,在晚清历史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但由于是清朝统治阶级发动,未被列入“三次革命高潮”序列,因此并不受学界重视。同样,清末最后十年新政作为辛亥革命的对立面,几乎被学术界忽视。

——摘编自崔志海《晚清政治史研究70年回眸与展望》


(1)指出这一时期晚清政治史研究的主要依据,并概括其突出特征。
(2)试以“晚清时期政治史”为单元标题,重新构建一个不少于4课内容的“目录摘编”。(要求:时空、事件逻辑清晰,内容须包括“课时”、“子目”标题以及材料中的史实)
2021-12-29更新 | 33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00年,清政府发布宣战诏书,宣布自即日起与西方各国正式进入战争状态,要求各地方筹款调兵,勤王抗敌,共渡难关,时任大清电报局督办的盛宣怀却将朝廷诏书扣押,广东、浙江等东南各省督抚认定该诏书乃“伪诏乱命”,拒不参战,随后与各参战国达成协议,互不开战。这一事件主要表明
A.清政府失去全国民众支持B.外国列强收买中国抵抗力量
C.义和团抗击中外反动势力D.清朝官僚集团内部发生分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为列强侵华时“京师形势”的示意图。下列各项与图中所示对应正确的是
A.“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
B.“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
C.“庚子年发生义和团……其勇锐之气疏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D.“国难日亟,东北四省沦亡之后,华北五省又在朝不保夕的危机之下了!”
6 . 1900年,在清政府对八国宣战后,东南省份的一些督抚拒绝接受朝廷命令,他们组织东南互保,与外国领事达成协议,允诺保护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列强承诺不派兵进入东南省份。东南互保反映出
A.清朝统治土崩瓦解B.列强对中国东南控制较强
C.满汉矛盾日益尖锐D.晚清地方督抚势力的高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如图能够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多种发展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趋势予以阐述。(要求:表述清晰,史论结合。)
8 . 1840年—1901年,列强向中国发动了数次侵华战争,造成了中国人民深重的灾难。其中有一次战争,有国人赋诗:“天街血泪黎庶苦,满朝羸弱白骨堆。辛丑遗恨辱史册,闭关自赏举国危。”与诗中表达的侵华战争直接相关的史实是
A.列强基于争取鸦片贸易合法化而发动
B.该战役后清政府应允山海关炮台及有碍于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C.最终有11国和清政府签署相关条约
D.“辛丑”指的是1900年
2019-11-11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祥龙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自来图治之原,必以明目达聪为要。此次内讧外侮,仓猝交乘。频年所全力经背者,毁于一旦。是知祸患之伏于隐微,为朕所不及察者多矣。惩前毖后,能不寒心。以上文字出自一道上谕,这道上谕出现的背景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太平天国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