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赋税与财政

材料一   管仲认为税收最好、最理想的办法是“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据此,他提出了“寓税于价”的办法……将税收隐藏在商品里,进行间接征收。“管仲变法”之后,中国的政府收入由税赋收入和专营收入两项构成,后者的实现,正是通过控制战略性的、民生必需之物资,以垄断专卖的方式来达成的。在这种体制内,政府其实变成了一个有赢利任务的“经济组织”,从而也衍生出一种根深蒂固的治理思想,即国家必须控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

——摘编自吴晓波《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的北京政府仅有存银3万余两,列强一再催促庚子赔款并以不干涉之名迟迟未承认中国共和体制,南方革命军也停饷告急,兵变危机频传。为此,新政府保证继承前清条约与承认列强在华既得权益,进行了一场长达一年多引进外资以改造中国财政体制的国际借款谈判。不过,由于中国官民十分排斥晚清以来被世界列强不断使用的“改造”或是“维新”等具有强烈民族优越感的名词,而由为革命破坏后之“善后”以建新国的用字词汇所取代。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寓税于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善后大借款”的目的。
2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021-09-26更新 | 458次组卷 | 88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认为,近代某条约签订使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态势发生了重大转变:“排外变而为媚外;前此之力阻变革者,至此则变为貌行新政,以敷衍国民。”该条约签订后
A.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社会
C.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D.清廷因大量割地赔款不堪重负
4 . 《辛丑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 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规定“在诸国人民被我戕害凌虐之各城镇,五年 内概不得举行文武各等考试”。这些规定的意图是
A.实现对国人的心理征服B.推动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C.缓解中外之间民族矛盾D.使中国完全半殖民地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是德国的一幅讽刺漫画,德文标题为《在中国作战》。这场战争
A.促使清政府成为列强在华代理人
B.推动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阶段
C.致使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6 . 甘必大为法国共和派领袖,普法战争期间积极组织抗击普鲁士的爱国活动。20世纪初,中国留学生群体主办的报刊,如《江苏》(江苏留日学生主办)等都突出介绍了他的事迹;梁启超主笔的《新民丛刊》也刊登了《法国爱国者甘必大纪念碑》的照片。这些宣传意在
A.鼓吹民主共和,推行排满革命B.传播启蒙思想,弘扬理性主义个
C.宣扬民族主义,激发爱国精神D.介绍法国经验,推行政治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说,某次侵华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俄战争
8 . 下图是光绪(1875年即位)二十六年九月十五日(这…年旧历闰八月)外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的布告(局部)。由此得出
A.反映了列强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B.表明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C.说明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D.这一情形出现在英法联军侵华期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