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1907年《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是(注:图中器具从右至左依次为坛、提勺、漏斗、壶)(     
A.官府搜刮民脂民膏B.政府统治岌岌可危
C.清末新政收效甚微D.清廷成为洋人朝廷
2022-01-1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列历史史实的组合中,搭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赔款2100万两白银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领土近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开放苏州为商埠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3 . 以下四条是中国近代若干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应为
①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官
②其英人如何科罪人,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③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
④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A.②①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
2021-12-0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某校学生对此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请你帮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一、战争的背景

材料一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觐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期间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

礼单一(部分):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气候架等,工业品有棉织品、钢铁制品,军事装备有毛瑟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礼单二(部分):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等材料整理

二、历史的转折

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不平等条约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条约名称签约时间签约背景(战争)历史意义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材料三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该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

三、历史的反思

材料四 1843731日,美国公使顾盛来到中国,进呈皇帝的礼品有航海地图、地球仪、六轮手枪、步枪、蒸汽战舰及蒸汽挖掘机模型,还有关于构筑要塞、造船、海陆军战术、地质、化学等方面的书籍,但都被清朝官员视为“奇巧淫技”给谢绝了。186010月,英法军队闯入圆明园。让英国人十分意外的是,当年马戛尔尼送给乾隆皇帝的那些标志着进步和文明的礼品,都原封未动地堆在那里,上面落满了灰尘。


(1)材料中哪一个是英使进呈中国皇帝的礼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张礼单表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有何显著不同。
(2)完成材料二的表格。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大陆政策”在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的主要表现。该行为对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段材料对我们有何警示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列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如何形成的
2021-10-1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20世纪发生在中国的历史事件中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B.瓜分狂潮和五四运动
C.《马关条约》和维新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021-09-24更新 | 261次组卷 | 17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鸦片战争、甲午之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是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

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

材料三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四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马关条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请结合材料二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8 . 1900年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作恶多端,与清军发生冲突,被当场击毙。《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派载沣代表中国政府赴德国谢罪致歉,被迫在克林德被害处建立克林德碑。1918年德国战败,北京城兴奋的人们将象征耻辱的克林德碑改名为“公理战胜碑”。1952年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决定将“公理战胜牌”改为“保卫和平碑”。结合所学,表述正确的是
A.“克林德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B.《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
D.二战结束至1952年,国际局势趋于缓和
9 .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一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B.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
C.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21-08-24更新 | 201次组卷 | 16卷引用: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林则徐誓言:“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B.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C.《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百日维新期间,梁启超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