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2021-06-02更新 | 180次组卷 | 32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测试历史试题
2 . 体制能否嫁接

材料一:1919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全国响应,如火之燎原,11月13日,陈其美通电各省,通电上说:“自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共和政治,已为全国所公认,然事必有所取,则功易于观成。美利坚合众国之制,当为我国他日之模范。”此一模仿美制的建议,随即得到武汉方面的完全赞同,认为那确是一定不易之法。

材料二:事过百年了,我们今日回头看去,这个美国模式从兴中会开始,直至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诞生之时,都被新派人士视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万灵法宝。在孙文主义的各种著作里,中山都不断地慨叹他的道不得行,革命尚未成功,都是信徒们没有去实行他的主义的缘故。其所以然者,实在是党员们知识水平太低,要实行一项新的政治体制,先得认识这项体制,有知才能行!

——摘自唐德刚《袁氏当国》

材料三:面对着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种种光怪陆离现象,人们有理由追问,西方政治体制到底怎样发生、发展?它能够像树木一样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移植吗?即使能够移植,中国的土壤气候环境等方面的条件适合吗?即使上述条件已完全具备,当时的革命党人掌握移植技术的能力究竟如何?

——摘自邹牧仑《长河落日》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孙中山先生模仿美制为解决中国问题做了哪些努力?
(2)什么史实可以突出说明孙中山先生所慨叹的“革命尚未成功”?你认为辛亥革命是否成功?
(3)你是如何看待辛亥革命后中西体制能否嫁接问题的?
2020-05-1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会上说:“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这里“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主要指
A.制定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B.推翻了满族贵族的专制独裁统治
C.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4 . 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的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在这种“革命”定义之外的是
A.辛亥革命B.工业革命C.文艺复兴D.光荣革命
2020-03-2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4月(二模)质量监控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变制度易,变社会难”,使陈独秀形成这一认识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