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后一个方面的新陈代谢是推动前一个方面的新陈代谢的。后一个方面的新陈代谢与前一个方面的新陈代谢有很大不同,它们有某种亲缘关系。为了辨明界限,不相混淆,有必要强调其不同一性,而在论证其历史作用时,又要看到其中的亲缘关系所具备的同一性。阳光下没有绝对全新的东西,一切事物都是在原有的基础或条件上进行更新的。

——摘编自陈旭麓《论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同一性》


在历史社会的新陈代谢中,不同一性和同一性是普遍存在的。围绕材料中关于不同一性和同一性的观点,任选一个角度拟定具体论题,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B.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辛亥革命并没有使社会结构得到完全意义上的重建,各种旧势力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平民阶层没有参加革命,平民的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据此可推知
A.广大人民的政治悟性还没有觉醒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改变
C.辛亥革命隐藏着巨大的失败危机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缓慢
2022-05-11更新 | 212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2年9月11日,黄兴在前清皇族欢迎会上发表演讲说:“二十世纪之国家,须赖国民共同护持,专制政体不足以独立于地球之上,非建设共和,无以保全我五族同胞”。这一演讲意在表达
A.民族平等已是社会共识B.前清皇族排斥民主共和
C.构建民族共同体的要求D.实行三权分立制的主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13年2月,孙中山在日本演讲时说:“中国革命事业,实全国人民心理所成。而其所以共和建国之理由,盖因中国人数千年以来之战事,皆为少数人争皇位之战争,其最强者,灭除其敌人,而自立为皇帝。”这表明,孙中山
A.反对袁世凯称帝B.争取民众对大革命的拥护
C.坚持共和的信念D.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
2022-04-21更新 | 705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6 .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二者的共同主张有
A.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挽救民族危机B.推翻君主制度
C.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用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近代化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虽然这场战争没有八国联军带来的记忆那么深刻,也没有甲午中日战争所造成的后果严重,但是,作为签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

——摘编自弗里曼《清朝能在禁绝鸦片的同时避免战争吗?》

材料二   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摘编自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摘编自罗援《甲午战争惨败十大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何“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为反抗外敌入侵进行了哪些抗争。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8 . 戊戌变法时,有人劝康有为,先办教育培养人才,再搞变法改革。康有为说:局势严重,来不及了!辛亥革命前,严复也劝孙中山先办教育,孙的回答是:“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这反映出两者
A.做事风格上接近B.政治立场上趋同C.教育观点上相承D.现实要求上一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清末新政“不仅继承了洋务运动的事业,而且也继承了百日维新的事业”,辛亥革命在推翻清王朝的同时又保留、完善了这部分改革的成果。此后,面对社会乱象,孙中山继续为革命事业奔走号呼。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前期的救国探索
A.以传承成果为主要方式B.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
C.维护了社会各阶层利益D.以实现民主政治为目标
2021-11-11更新 | 1075次组卷 | 17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文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预示着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从“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A.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进步B.实现了社会转型的目标
C.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
2021-07-18更新 | 322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