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1年,清政府谕令自1902年起各省科举要考试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和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并存的发展特征
2022-12-23更新 | 217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5届吉林吉林高三三模文综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孙中山所解读的人权,重点不在于个体的自由,而在于作为平民对国家政权的“共有”。他认为,天赋人权,就是人民对政权有“共有”的权力。依靠“不良之政府”的改革,逐渐获取人权的想法,是根本实现不了的“谬想”。可见,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A.吸收了西方人权理论普世的价值观B.增强了其民权理论基础的深刻性
C.重视唤醒民众进行革命的价值取向D.凸显了西方文明人性解放的意义
2023-05-31更新 | 473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民国初年,出现了人们竟相从政参政的热潮,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在一些城市中“今日开会,明日结社,不日男女平权,即日财产平等”。对以上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政局变动增强了民众参政意识B.是对议会斗争道路的成功尝试
C.体现了改良与革命的方式之争D.违背民主精神并导致军阀割据
2022-05-02更新 | 454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义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内容出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从侧面反映了共和已是人心所向
C.中国由此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2023-03-24更新 | 29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选考仿真密卷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辛亥革命爆发后,无论是政府还是议员均被冠以“临时”字样,所通过的宪法也被称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这一做法解读合理的是
A.革命政权面临颠覆威胁B.列强对革命派的不承认
C.临时政府缺乏民众支持D.政权建构彰显民主理念
6 . 孙中山以总统名义颁行的禁烟令说:   “鸦片流毒中国垂及百年,须知保国存家,匹夫有责,束修自好,百姓与能,其有饮鸩自安,沉缅忘返者,不可为共和之民,当咨行参议院于立法时,剥夺其选举、被选举一切公权,示不与齐民齿。”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此项禁烟令可能颁行于1912年5月B.将禁烟与个人政治权利相结合
C.孙中山认为鸦片流毒关系种族存亡D.辛亥革命深刻影响了习俗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通过民族、政治和权力三大妥协,辛亥革命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烈度的震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较为顺利地达到了“不流血而贯彻共和之目的”,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否定了辛亥革命的革命意义B.强调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C.肯定了妥协带来的社会进步D.印证了改良道路的必要性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就此许多初稿中选定一稿,或加补充修润,成为正式诏书,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称为“涂归”。……涂归亦称“封驳”“封还”“驳还”等,其意义略相同。……若以今日惯语说之,门下省所掌是一种副署权。每一命令,必须门下省副署,始得发生正式效能。如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命令便不得行下。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与知州同领州事,裁处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各州公文,知州须与通判一起签押方能生效。通判还有权监督和向朝廷推荐本州的官员。知州不法,通判可奏告朝廷。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宋史》
材料三 第五章 国务员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以副署权与专制政治的关系为视角,结合所学,对以上三则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9 .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民国初年
1912年1月1912年2月1912年2月1912年3月1912年4月1915年12月
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有条件的辞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举行就职典礼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蔡锷等率军反对袁世凯称帝
A.民主理念和实践存有偏差
B.袁世凯权力已被制约
C.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
D.政治民主化持续发展
2018-05-01更新 | 443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省级联考】广东省2018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近些年来学术界对于袁世凯的研究,已经从二三十年前的全部否定其作为,变为以较为理性的态度来分析具体作为在其时代中的作用,对史料的解读也更为客观。导致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
A.袁世凯确实也做过不少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好事情
B.袁世凯对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
C.其称帝闹剧是源于家人和部署的怂恿
D.学术研究的终极追求始终是尽量还原历史真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