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后一个方面的新陈代谢是推动前一个方面的新陈代谢的。后一个方面的新陈代谢与前一个方面的新陈代谢有很大不同,它们有某种亲缘关系。为了辨明界限,不相混淆,有必要强调其不同一性,而在论证其历史作用时,又要看到其中的亲缘关系所具备的同一性。阳光下没有绝对全新的东西,一切事物都是在原有的基础或条件上进行更新的。

——摘编自陈旭麓《论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同一性》


在历史社会的新陈代谢中,不同一性和同一性是普遍存在的。围绕材料中关于不同一性和同一性的观点,任选一个角度拟定具体论题,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民主政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0年开始,英国的议会教革斗争进入决战阶段。当时中等阶级改革派组织动辄就组织起数十万人的盛大群众集会,有极大的号召力。在斗争手段上,工人激进派除使用集会、请愿、游行、鼓动等中产阶级也使用的方法外,也不排除尝试暴力的手段,如骚乱、密谋乃至发动武装起义。辉格党从18世纪下半叶起就长期在野,结果是逐渐同情议会改革。

——摘编自钱乘旦《思考中的历史:当代史学视野下的现代社会转型》

材料二   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一面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议和。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并制造舆论,替袁世凯撑腰。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孙中山被迫妥协,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就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在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19122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火。次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高中历史教材《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叶英国议会改革斗争的动力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试评价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国家是文明诞生的重要标志,国家统治是依赖政治制度实行的,政治制度不是一蹴而成的,政治制度建设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根据过去的经验,坐在龙椅上的人物虽以道德号召,要不是以出卖旁人为习惯的老手,即是一个被人愚弄终身的小儿……要不是有了这些原因,1911年的革命不可能如是侥幸成功。……军阀割据在这段时期内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朝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分别指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什么?新旧体制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鄂同学在校园文化节中承担“武汉与近代中国”展板的设计任务,通过搜集整理。摘抄出如下资料: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代表签订了《天津条约》,规定中国开放汉口、九江等为通商口岸。

18613月,英国官员威力司等人抵达汉口,查看地势,立行通商,并在汉口圈划了租界地皮。次年,江汉关建立,开始征收关税。

1890年,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钢铁工业—汉阳铁厂,以及民用企业—湖北织布局。此后,以食品、纺织等轻工业为主的工厂纷纷建立,武汉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的工业中心之一,号称“东方芝加哥”。

1900年,张之洞主张修建的粤汉铁路开始动工,武汉开始成为中国铁路的枢纽。此外,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成为武汉大学的前身。

20世纪初,清末新政期间,在谘议局代表赴京请愿时,汉口商界1万多人送行。1910年,武汉商民多次集会,抗议清政府“铁路国有”。

19111010日,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士兵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的武装起义。次日,湖北军政府成立,宣布脱离清政府。

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北伐,10月占领武汉三镇,国民政府自广州迁至汉口;次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下,以湖北总工会为代表的武汉各界人士,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运动,最终收回了汉口英租界。

19386月到10月,为保卫武汉,中国军队在武汉外围的长江两岸与日本侵略者展开血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的战役。中国的空军、海军及苏联志愿空军也参加了战斗。

19475月,以武汉大学为首的全国各高校学生掀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以学生运动为主的第二条   战线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结束。1949516日,武汉解放。


请为小鄂同学提供设计展板的建议,需提炼主题,选取材料,并论证所选材料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可从武汉与近代中国工业化、民主政治、民主革命等方面的关系任选角度展开论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国政府定新年为元旦后,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上年十一月三十日所过阳历之新年,百姓皆不以为然,惟官厅庆贺,民皆睨而视之,且谓‘是彼等之年,非吾之新年耳’。民情大可见矣。”这反映了
A.政府法令已经流于形式B.西方节日在华得到推广
C.政治运动推动历法改革D.辛亥革命改造社会有限
2020-11-28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华民国建立后,共和制度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B.旧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不当
C.国民被旧思想文化牢牢束缚D.中国社会性质与国际环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是
A.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2020-07-21更新 | 637次组卷 | 6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辛亥革命就推翻满清这--点而论,固然算是成功,但就全部革命的目的而论,究不能不谓为失败。”由此可知,该言论认为辛亥革命
A.尚未实现民族主义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取缔了不平等条约D.未能真正实现三民主义
9 .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2019-01-30更新 | 2595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3-2014年湖北沙市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把政府官员称作“人民之公仆”,民众心理随之变化,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有权对国家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社会舆论空前活跃。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推翻了封建专制的统治
C.宣传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D.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2018-10-11更新 | 279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