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D.扩大了民众的民主法制权利
2021-01-06更新 | 508次组卷 | 167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D.挺进大别山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921年10月10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某一回革命。(要求:史实准确,表述清楚,条理清晰,层次 分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孙中山说:“宪法者,为中国民族历史风俗所必须之法。三权为欧美所需要,故三权风行欧美;五权为中国所需要,故独有于中国。中国人不能为欧美人,犹欧美人不能为中国人,宪法亦犹是也。适于数千年之国与民,即一国千古不变之宪法。”下列表述最符合题意的是
A.中国适宜实行五权分立的政体B.宪法应符合应本国的国情特点
C.欧美国家的宪法没有可借鉴性D.临时约法将维护本国历史风俗
2020-11-2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辛亥革命,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很难否定它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正如同盟会会员、杰出的教育家雷沛鸣所言,辛亥革命“不是单纯的朝代更替,反之,它是政治革命,依之,即以创造新政治秩序”,辛亥革命“虽以破坏为方法,却以建设为鹄的”。辛亥革命打碎了旧秩序,但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方面新秩序的建立。因此,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史上一块承前启后的重要里程碑,其历史意义和功绩不容抹杀

——摘编自张立方《现代化视野下的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现代化”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晚清至民国,华盛顿、拿破仑在中国人的著作和报刊上反复出现,成为时代的“潮人”。尤其辛亥革命后,华盛顿已是“民主”的代言人,而拿破仑则成为“专制”的代名词。世人认为袁世凯“不以拿破仑为鉴,反以拿破仑为师,易民主为君主”。这一现象折射出
A.美国人民尊称华盛顿为“国父”
B.拿破仑极力捍卫资产阶级政权
C.当时中国人向往民主反对专制
D.晚清至民国中国的思想界混乱
7 . 一场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
A.甲午战败引发中国人的政治激进B.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速度超过西方D.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主旋律
2020-03-18更新 | 194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最早可能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9 . 从专制走向民主是世界人民共同选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农业社会的古代中国,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与之相应的制度特点是专制。但工商业发达的古代希腊却出现了民主政治。

材料二:1788年6月21日,新罕布什尔州的代表大会以57比46的票数批准了,“费城制宪会议”提出的联邦宪法,落实了需要9个邦批准的规定,美利坚合众国喷薄而出,成为一个法律实体。

——麦克洛斯基《美国最高法院》

材料三: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公权之全国,立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清帝逊位诏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的三个原则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民军起事”是什么事件,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10 .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2019-01-30更新 | 2597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