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起义
2023-06-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末新军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破产农民和城市游民;二是小知识分子尤其是留学生。清政府在编练新军时,要求应募士兵“能识字写字,并能略通文理”,对于有文化的人在薪饷上给予优待。新军的这一状况(     
A.使革命动员具备可能B.表明清廷重视文教
C.保障了军队的战斗力D.动摇政权统治基础
3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立宪派和革命派是一对矛盾……二者的并峙表现了它们的不同-性,也有对抗性,但这种矛盾反映的是同一个阶级的不同阶层在改革方式和道路上的分歧,对立着的双方都在为沉沦中的中国寻求新的出路……因而又具有同一性。”对两派理解正确的是(     
A.两派都主张推翻君主制度B.两派所依赖的经济基础不同
C.两派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D.爱国是两者共同的历史起点
4 . 1912年,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临时约法》在国家机构的设置上,特意将原来的总统制改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负有实际责任,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副署才能发生效力。这项规定产生的实际后果是
A.民主共和政体得以维护B.行政权力划分陷入混乱
C.完成了政治民主化进程D.政党政治实现高度发展
2020-12-02更新 | 734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中国民主进程进行过合理的设计,准备分三期逐步完成。后来“见让位于袁(世凯),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由此可见,《临时约法》
A.为限制袁世凯而制订B.有悖于民主共和精神
C.坚持了基本立法原则D.实现了民主宪政目标
2020-03-06更新 | 347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主张取法西方的兵器、声光化电之技,而后维新派又力主学习西方宪政之术,但都以失败告终。百日维新后,中国激进主义的政治变革发端。1912年,他们制定并通过了《临时约法》。该学者意在强调《临时约法》
A.是维新派和革命派共同制定的宪法B.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变化的结果
C.确保了共和体制在中国的成功实践D.在政治制度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