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战国时期登记户口的木牍户版仅放在乡一级。秦时期,材质较为轻便的简册户籍取代了木牍户版,乡制作的户籍副本呈报至县。县上计于郡的类目重在“计多少”,各户家庭成员、钱谷出入、刑案细节等详细内容并不在上报之列,郡及中央收藏的只是户口统计数字。东晋初年,“百姓遭难,流移此境,流民多庇大姓以为客”,“治纲大弛,权门并兼,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328年,晋成帝令造纸本户籍。史载,该“并皆详实,朱笔隐注,纸连悉缝……此籍精详,实宜保惜”。造好的户籍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户部,以备随时查勘核实。

——摘编自张荣强《中国古代书写载体与户籍制度的演变》等

材料二   1911年,晚清政府在参考东西良规基础上制定了《户籍法》单行法规。法规区分了关于个人出生、死亡、婚姻等信息的人籍与以家庭为单位的户籍,清除了传统户籍中资产登记项目,户籍开始成为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工具,而不再纯粹是国家管制人口的工具。规定了民众有呈报户籍之义务,及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提起诉讼的权利。清末户籍立法将传统的保甲户籍改造为具有近代意义的警察制户籍,对后世户籍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姚秀兰《中国近代户籍变革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至魏晋时期户籍管理的变化,并说明古代户籍管理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传统户籍管理相比,清末户籍管理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
2022-05-31更新 | 344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是
A.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2020-07-21更新 | 639次组卷 | 65卷引用:2012届天津市天津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建立。但革命成果最终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中。其标志是(   
A.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B.孙中山答应举袁世凯为民国的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中国国民党和临时参议院
D.《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
2021-03-1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传统观点认为,孙中山辞职、退位清帝享受优厚待遇、袁世凯上台,标志着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高全喜在《立宪时刻:论〈清帝逊位诏书〉》中则认为,辛亥革命的和平结束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A.革命派的软弱与妥协导致辛亥革命果实丧失
B.清帝顺应形势主动退位促成权力的平稳交接
C.政权和平转移的同时又使国家免受战争之害
D.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北洋新军实现了和平夺权
2018-01-26更新 | 285次组卷 | 25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51年与1911年在中国各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A.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B.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
C.都建立了革命政党,创办了刊物D.革命的对象都是清政府
2021-03-1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孙中山认为“袁氏可为善,勿逼他为恶”,“他不承认共和则已,既已承认共和,若是一朝反悔,就将失信于天下,外国人也有不能答应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产生这种想法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派政治上不成熟
B.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幻想帝国主义来制衡袁世凯
D.革命派缺乏足够的实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山东巡抚孙宝琦致清廷责任内阁电:“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孙宝琦此电文的背景是
A.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
B.洋务运动在各省陆续展开
C.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开展
D.武昌起义后各省反清独立
8 . 1912年1月2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规定临时大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政治经济外交一切国家权力。3月《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统法令须经国务总理副署才能有效。第二年,《中华民国约法》规定政府实行总统制。这反映了
A.新政府难以产生B.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
C.孙中山是务实的政治家D.帝国主义敌视新政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